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准媽媽備孕壓力太大容易造成“假孕”情緒

壓力:

朋友圈都是“有孩一族”

你呢?

見到閨密們有了孩子, 經常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曬幸福, 見人聊天三句不離孩子, 很多到了育齡的女性內心難免失落。 如果在朋友圈裡只有自己還沒有孩子, 就更心急了。 有的人不知自己究竟要不要孩子, 為此感到迷惑。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埃倫·沃克博士總結了“想懷孕”的壓力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本能衝動 很多女性都會感到自己的身體有一股原始的衝動, 例如結婚後出現子宮疼痛, 看到別人的孩子後尤為難受, 本能地希望自己生一個。

社會壓力 無數影視作品講述男女主人公相愛生孩子,

Advertisiment
女性觀眾看了之後就想著自己的生活軌跡也應如此, 就像追潮流、品牌一樣。

女星徐若瑄為生孩子床上躺200多天

家庭壓力 很多民主的父母不會干涉兒女私事, 包括職業和擇偶, 但生孩子是例外——老人家們時常有意無意提出“抱孫子”的想法, 無形中給年輕的夫妻製造了很大壓力, 覺得不生孩子就愧對父母。

群體壓力 周圍的人一個接一個都有了孩子, 從此生活都圍著孩子轉, 如果唯獨你沒有孩子, 你感覺很不合群, 一心想加入“有孩一族”。

面對這些壓力, 專家的建議不要一時衝動, 沒做好準備就懷孩子, 這不但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還對夫妻關係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你應該和另一半坦誠地討論是否要孩子:如果決定要,

Advertisiment
最好諮詢醫生;如果還不確定, 或者沒有準備好, 就設法多花時間跟沒有孩子的朋友在一起, 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仍然沒有孩子的人。

假孕:

心理壓力影響內分泌後“懷孕”

1554年9月, 38歲的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停經, 身體變胖, 還出現了晨吐。 整個宮廷包括御醫都認為, 女王懷孕了, 預計次年4月底就可分娩。 可是, 瑪麗的妊娠反應一直持續到7月, 最後肚子回復原狀, 證實並沒有懷孕。 42歲時, 瑪麗又自認為懷孕了, 還頒令小孩出生後由丈夫擔任攝政王。 不過, 她還是沒有誕下任何子女, 並於年底病逝, 王位由長期被她視為眼中釘的同父異母妹妹伊莉莎白所繼承。

備孕最重要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Advertisiment
其次就是要注意飲食。 以下傳說中13種避孕食物, 你吃了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