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准媽媽到了妊娠後期謹防先兆子癇

先兆子癇是由妊娠20周後至產後一周內發生的高血壓伴有蛋白尿或水腫發展所致。 以前也叫妊娠毒血症, 是一種較為複雜的疾病, 影響到5%~8%懷孕女性。 中醫認為, 多因孕婦髒氣本就虛弱, 加之妊娠, 以致精血不足, 肝陽偏旺, 上亢為患。
准媽媽若出現蛋白尿、足部及小腿明顯的凹陷性水腫經休息而不消退等妊娠高血壓綜合症的症狀及頭痛、眩暈、嘔吐、上腹不適、視力障礙或血壓收縮壓在160毫米汞柱(21。 3kPa)以上, 說明抽搐隨時可能發生, 此時必須提高警惕, 儘早入院治療, 防止子癇的發生。
輕度的先兆子癇應攝入正常需要量的鹽,
Advertisiment
並需增加水的攝入。 病人應臥床為主並左側臥位,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以增加腎排出量, 減少血管內脫水和血液濃縮。 嚴重的子癇症最重要的治療為臥床休息, 並且控制血壓及防止抽筋, 必要時可予以引產。
由於病因未明, 故分娩前的治療主要是減輕症狀, 主要的藥物是硫酸鎂。 嗎啡-臨產婦女禁用(因可經乳腺排出及分佈至胎盤, 可抑制新生兒及嬰兒呼吸), 5%糖鹽水可用, 最好用平衡液(乳酸林格氏注射液)。
中醫調養方法為:
常見有腎陰虛而肝旺者, 症見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夜寐多夢、血壓升高者, 宜滋益肝腎, 平肝潛陽, 用鉤藤湯(《證治準繩》:杜仲、牛膝、菊花、黃芩、桑寄生、白芍、天麻、鉤藤、蟬退);
若陰損及陽, 脾腎陽虛而發生水腫者,
Advertisiment
宜健脾利濕消腫, 用茯苓導水湯;若肝鬱化熱兼見口苦咽幹目眩者, 宜清熱平肝潛陽, 用羚羊鉤藤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