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准媽媽羊水異常,不妨選擇中醫食療

羊水就像孕育寶寶的“海洋”。 “海洋”裡的水太少, 寶寶的生長空間受局限, 會引起缺氧甚至因窘迫導致生命危險。 “海洋”裡的水也並非越多越好, 因為過多時易引發早產、妊娠高血壓等併發症, 即使逃過此劫, 調皮的寶寶在准媽媽的肚子裡更易亂“遊”亂動, 引起胎位異常。 出現羊水異常的准媽媽可適當調節日常飲食, 特別是慢性羊水過多者, 通過食療調治基本無副作用, 更利於母嬰的身體健康。

不同孕期羊水來源不同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 羊水就是子宮羊膜腔內的液體。 在整個懷孕過程中, 羊水的來源也各不相同,

Advertisiment
比如妊娠頭三個月, 它主要來自母親的血漿成分, 經過胎膜滲透入羊膜腔。 以後, 隨著胚胎器官的發育, 羊水大部分來自胎兒尿液, 小部分是由母兒間隙透析而來。

臨床上, 醫生們形象地將羊水比喻為孕育寶寶的“海洋”, 它為胎兒提供了一個溫度和壓力相對穩定的生長空間, 能預防胎兒畸形及胎肢粘連, 並減少子宮肌壁或胎兒對臍帶的直接壓迫所造成的缺氧, 減輕胎動對母親所造成的不適感。 在分娩過程中, 羊水還能減少子宮收縮時對胎兒的壓迫, 並起到潤滑產道、幫助擴張宮頸的作用。 胎膜破後, 羊水沖洗陰☆禁☆道能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

在不同孕期, 孕婦子宮內的羊水量會有相應的變化, 但無論是過多過少都不妙。

Advertisiment
臨床上一般認為妊娠期間羊水量超過2000毫升即為過多, 妊娠晚期少於300毫升者則可界定為過少。

羊水過多者, 18%~40%合併有胎兒畸形, 以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和消化道畸形為主。 羊水過少者, 約1/3也合併有胎兒畸形, 主要是泌尿系統畸形。 因此, 出現羊水過多或過少的孕婦必須通過彩超、生化檢查、羊水培養及臍帶血培養等手段來排除胎兒畸形, 然後才考慮相應的干預措施。

中醫食療調治羊水異常

對於羊水異常嚴重者, 西醫會採用放水或補液治療, 見效快但有創傷風險。 對於出現慢性羊水異常症狀的孕婦, 可以考慮進行中醫食療。

中醫稱羊水過多為“胎水腫滿”, 又稱“子滿”。 中醫認為這種症狀是由於脾虛不能運化體內的水分,

Advertisiment
或氣機不通暢, 打破了羊水產生和吸收的平衡, 造成羊水的產生大於吸收, 因此越積越多。 治療上主要是健脾祛濕, 以達到減少羊水的目的。

出現這種症狀的孕婦, 越早期發現和治療, 效果越好。 中醫在臨床上常用源自《千金要方》的經典方藥“鯉魚湯”來調治。 具體用法是:鯉魚1條, 去內臟, 加白術15克、陳皮6克、茯苓15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生薑6克, 煎濃湯, 去藥材, 飲湯吃魚, 通常服用3~5劑即有明顯的效果。 鯉魚肉☆禁☆具有補脾健胃、利水消腫的功能, 白術、茯苓、生薑、陳皮具有健脾理氣的功用, 配合當歸、白芍養血安胎, 可達到去水而不傷胎的雙重功效。 另外, 冬瓜皮湯、白扁豆、赤小豆煎水代茶飲也可用于利水以減少羊水量。

羊水過少與中醫所論“妊娠胎萎燥”表現類似,

Advertisiment
是由於氣血虛弱、陰虛以致胎水匱乏, 胎萎不長。 中醫的治療重在養氣血、補脾胃及滋陰, 使孕婦精血充足, 胎有所養。 常用的食療方是“胎元飲”加生地和麥冬。 具體用法是:人參15克, 白術15克, 炙甘草6克, 當歸10克, 白芍15克, 熟地黃15克, 杜仲20克, 陳皮6克, 生地黃15克, 麥冬15克。 此方有助補氣、養血、滋陰, 能夠增加羊水的產生, 從而增加羊水量。

雖然中醫食療法基本無副作用, 而且可以起到較明顯的治療效果, 但只適合出現慢性羊水異常症狀的孕婦嘗試, 早期治療效果更佳。 對於出現羊水急速增多或減少的異常症狀者, 還是應根據孕周和母嬰的情況及早處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