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一月
血液迴圈開始、甲狀腺組織、腎臟、眼睛、耳朵形成, 四肢開始發展、腦部、脊髓、口腔、消化道形成, 宜在均衡營養,
Advertisiment
孕二月
腦神經出現, 肌神經、基本骨架形成, 宜增加脂肪、蛋白質、鈣、維生素D、奶、魚、蛋的攝入;肌肉發育、口鼻腔發育、氣管、支氣管出現、肝臟製造紅細胞, 需要補充鎂、鈣、磷、銅、維生素A和D, 主要包含在蛋、牛奶、乳酪、魚、蔬菜、魚肝油中;胃發育完成, 視神經形成、性☆禁☆器官分化出來, 宜補充維生素B1和B2、維生素A, 胚芽米、麥芽、米糠、酵母、牛奶、動物內臟、蛋黃、胡蘿蔔、豆中含量豐富;胎兒指頭形成、唇部、耳朵形成, 補充蛋白質、鈣、鐵、維生素A的攝入, 宜增加飲食中的奶、蛋、肉、魚、豆、蔬菜。
孕三月
膀胱形成、手指甲、腳趾甲形成, 宜補充維生素A、蛋白質、鈣, 增加動物肝臟、蛋、牛奶、乳酪、魚、蔬菜、紅綠色蔬菜的攝入。
Advertisiment
孕四月至孕五月
皮膚菲薄、已有呼吸運動, 宜補充鈣、氟、蛋白質、硫, 增加蛋、牛奶、海產、豆、魚、紅綠色蔬菜、骨制食品的攝入。
孕六月
眼睛完成, 宜補充蛋白質、維生素A, 增加飲食物中的動物肝、蛋類、牛奶、乳酪、**蔬菜和魚。
孕七月至孕八月
神經系統、調節身體功能, 需要補充鈣、鉀、鈉、氯、維生素D、煙鹼酸, 增加蛋、肉、魚、奶、綠葉蔬菜、糙米的攝入。
孕九月
皮脂腺活動旺盛, 宜補充蛋白質、脂肪、糖, 增加食物中的蛋、肉、魚、奶、馬鈴薯、米飯、麵條、玉米比例。
孕十月
雙頂徑大於9釐米、足底皮膚紋理, 發育需要補充鐵, 增加攝入動物肝、蛋黃、牛奶、內臟、綠葉蔬菜、豆類。
Advertisiment
剛才說過, 寶寶出生後的飲食習慣也深受胎教的影響。 雖然目前並無嚴謹的實驗證實, 但從臨床的個案卻可發現, 寶寶經常表現出沒有胃口、不喜歡吃東西、常吐奶、吸收消化不良, 甚至較大寶寶出現明顯偏食的現象等, 溯及既往可知, 其母親懷孕時的飲食狀況也是胃口不好、偏食, 或吃飯過程常被干擾, 甚至有一餐沒一餐的。
如果您希望日後寶寶能有良好的飲食習慣, 就不能不注意吃的胎教。 營養師建議准媽媽應先從自己做起:
1、三餐定時:最理想的吃飯時間為早餐7—8點、午餐12點、晚餐6—7點, 不論多忙碌, 都應該按時吃飯。
2、三餐定量:三餐都不宜囫圇或合併, 且分量要足夠, 注意熱量攝取與營養的均衡,
Advertisiment
3、三餐定點:一邊吃飯一邊做別的事, 例如開會或看電視都是不好的習慣。 如果您希望將來寶寶能專心在餐桌旁吃飯, 那麼您就應該在吃飯的時候固定在一個地點。 進食過程從容不迫, 保持心情愉快, 且不被干擾而影響或打斷用餐。
4、以天然的食物為主:准媽媽應儘量多吃天然原始的食物, 如五穀、青菜、新鮮水果等, 烹調時也以保留食物原味為主, 少用調味料。 另外, 少吃所謂的“垃圾食品”, 讓寶寶在母親肚裡就習慣此種飲食模式, 加上日後的用心培養, 相信母親能減少為孩子飲食習慣的擔心。
(實習編輯:陳鴻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