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准媽要及時糾正胎位不正 為順產掃清障礙

打從好孕那一刻開始, 小黃就打定主意:一定要順產, 自己生!醫生也給她打氣:“只要沒有必須剖腹產的醫學指征, 一般都可以順產, 主要就是媽媽自己要有信心。 ”


准媽要及時糾正胎位不正 為順產掃清障礙

於是, 小黃每天都堅持走樓梯, 散步, 做做孕婦操, 就為了能在生產的時候保持良好的狀態及體力。 但是進入後期檢查時, 卻檢查出胎位不正的問題。 這下, 小黃開始擔心了:如果胎位一直糾正不過來, 那可怎麼辦呀?

事實上, 胎位不正是常見的問題, 只要方法得當, 並不難糾正, 也不防礙順產。

何謂胎位不正?

Advertisiment

胎位, 通俗地來說就是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 胎兒出生前在於宮裡的姿勢非常重要, 它關係到孕婦是順產還是難產。 子宮內的胎兒是浸泡在羊水中的, 由於胎兒頭部比胎體重, 所以胎兒多是頭下臀上的姿勢。

通常, 醫學上稱枕前位為正常胎位, 胎兒背朝前胸向後, 兩手交叉於胸前, 兩腿盤曲, 頭俯曲, 枕部最低。 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 醫學上稱之為“頭先露”, 這種胎位分娩一般比較順利。

有些胎兒雖然也是頭部朝下, 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後方, 就屬於胎位不正了。 胎位不正一般指妊振30周後, 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異常, 較長見於腹壁鬆弛的孕婦和經產婦。 胎位不正包括臀位、橫位、枕後位、顏面位、額位等。

Advertisiment
以臀位多見, 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

胎位不正, 生產時可致宮縮乏力, 產程延長, 子宮破裂, 胎先露部下降延遲, 胎兒窘迫, 死產, 新生兒產傷, 新生兒窒息等併發症。 發現胎位不正時應及時採取措施糾正胎位, 無效時需行剖宮產。 早期糾正胎位, 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怎樣發現胎位異常

胎位不正的產生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胎兒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鬆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等。

准媽媽一定要定期地去醫院產檢, 讓醫生確定胎位是否不正。 若為臀位或橫位, 應在孕30周前可以自行轉位而成正常,

Advertisiment
但若30周後不能自動復位者, 應加以矯正:

第一步手法:檢查者兩手置於宮底部, 觸摸宮底部, 估計胎兒大小妊娠周數是否相符;然後以兩手指腹相對交替輕推, 判斷宮底部的胎兒部分。 若為胎頭則硬且有浮球感, 若為臀部則大且軟且形狀略不規則。

第二步手法:檢查者兩手分別置於腹部左右兩側, 一手固定, 另一手輕輕深按檢查, 兩手交替, 觸到平坦飽滿的部分為胎背, 並確定胎背的朝向。 凹凸不平的部分是胎兒肢體, 有時可感到胎兒肢體活動。


准媽要及時糾正胎位不正 為順產掃清障礙

第三步手法:檢查者右手拇指與其餘4指分開, 置於趾骨聯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 判斷先露部是胎頭或胎臀, 左右推動以確定是否銜接。

Advertisiment
若先露部仍浮動, 表示尚未連結入盆;若已銜接, 則胎先露部不能推動。

第四步手法:檢查者左右手分別置於胎先露部的兩側, 向骨盆入口方嚮往下深按;進一步確診胎先露及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胎位不正能順產嗎

胎位不正並不等於絕對不能順產, 只是難度會大, 增加難產的危險度而已。 因此, 胎位不正可提前在醫生的輔助下調整, 如果不能調整的要儘量選擇剖腹產, 臀位經產婦可酌情考慮順產。

不過當胎位為臀位時, 自然生產危險性會提高, 比起胎兒身體的其它部位, 胎兒頭部是身體最大且最硬的部位, 當頭產式時, 胎頭首先會產出, 胎兒的其它部位就容易隨著產道產出, 當為臀產位時, 身體會先產出,

Advertisiment
因為胎兒身體無法讓子宮頸撐開到讓胎頭出來, 所以胎頭要產出就會困難許多。

因此, 假如准媽媽有胎位不正的現象, 可以先堅持胎位矯正, 將胎位轉為頭位。 如果到孕34周, 胎位仍為臀位, 則不必再進行矯正, 但也不用著急。 等到孕36周再複查一次B超瞭解臀位的類型。 如為單臀位, 可嘗試經臀位助產分娩;如果是其他類型的臀位, 不可再固執了, 最好在孕37周左右時住院, 並做好剖宮產的準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