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子堪稱人生最大樂事之一, 但不免要經歷不舒服的身心變化歷程, 准媽媽若能作足功課, 瞭解在懷孕三個時期的體重控制、制伏小毛病、孕期常見問題、適度“孕動”等安心原則, 不再陷入自我責備的孕期焦慮, 配以適當的胎教, 相信一定能以最開心、舒服的狀態來迎接可愛寶寶的誕生!
懷孕中期 建議體重增加4~6公斤(每個月不宜超過2公斤)
懷孕20周以後, 寶寶的成長速度會開始加快, 媽媽會發現懷孕過了20周之後, 每次產檢都會多了好幾公斤。
這個時期准媽媽的每天熱量應該比懷孕前再增加個300大卡,
Advertisiment
懷孕後期 建議體重增加4~6公斤(每個月不宜超過2公斤)
懷孕後期寶寶的成長速度非常快, 每個星期可以長到200克。 此時為了幫助母體血流能順利輸送營養給寶寶, 天然鐵質的攝取每天要增加500毫克, 蛋白質也增加到每日應攝取12克, 總熱量則一樣比孕前增加300大卡。
揪出孕期子癲前症:
監控自身體重+發現全身性異常水腫
懷孕中後期體重每個月不宜超過2公斤。 若准媽媽在懷孕20周之後忽然間體重增加太快, 像是這周和下一周差了2公斤, 就屬不正常的體重增加速率。
Advertisiment
水腫是一般准媽媽常見的困擾之一, 但多發生在下半身, 如果臉和手指都有嚴重水腫且合併有高血壓、蛋白尿等情形, 就要高度懷疑有子癲前症的可能, 這是由於胎盤中血管因不明原因受損而造成血管收縮, 因而使得媽媽的血壓過高, 產生胎盤供血不足的結果。 寶寶會因為供血不足而影響生長, 母體血壓過高也可能導致媽媽本身腎臟受損形成蛋白尿及水腫, 假使不加以控制, 使得情況繼續惡化, 就會變成子癲症。 除了高血壓、全身性水腫、蛋白尿等症狀, 還會有全身性大抽筋的發作, 因而引發中風的危險。 而子癲前症屬於懷孕特有的疾病,
Advertisiment
Tips
孕期必備營養素
准媽媽較易缺乏的營養素包括以下4種:
鈣
准媽媽飲食中的鈣磷與維生素D的含量, 將能決定胎兒骨骼的鈣化情形。 准媽媽攝取的鈣, 除了將影響影響胎兒的骨骼外, 同時也會對母體本身的健康造成影響, 造成高血壓及子癲癇症等疾病。 每人每日鈣的建議攝取量為800~1000毫克。
營養來源:牛奶是補充鈣質的最佳來源, 另外蝦皮、魚鬆、小魚幹、骨頭湯、蛋、豆、海帶等食物也都富含鈣質。
鐵
懷孕後期應將鐵的攝取量增加至每日45毫克, 除了能幫助胎兒體內保存較多鐵以供出生後使用外, 同時也能預防准媽媽發生貧血。 但若單單從飲食中攝取鐵,
Advertisiment
營養來源:食物中瘦肉、深綠色蔬菜、肝臟、蛋黃、全穀類、乾果、貝類均富含鐵質。
葉酸
葉酸能幫助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活化。 若葉酸攝取不足, 除了易使准媽媽本身會出現疲倦、貧血、暈眩等症狀, 還可能會導致胎兒神經管缺陷。
營養來源:綠色蔬菜、乾果、肝臟、全穀類食物。
必須脂肪酸(含DHA)
懷孕後期, 胎兒需大量的必須脂肪酸以説明神經和血管系統的發展, 但人體卻無法自行合成。
營養來源:鮪魚、秋刀魚、鮭魚、鰹魚、蔬菜種子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