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孩子當作私產
有句俗話叫“養兒防老”, 這是我們古老的生育觀。 就像春天種下一畝莊稼, 到秋天等著享用糧食, 用現在的比喻就是買一份“養老保險”。
問題是人有獨立意志和豐富的感情系統, 作為別人的保險單而存在誰都不會感覺舒服。
2.把孩子當作材料
很多父母有“成才焦慮症”, 一心想把孩子“塑造”、“打造”、“錘煉”成自己認可的樣子。 其實並不一定是為孩子著想, 而是把孩子當成了任意揉制的材料, 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 甚至把孩子當成未來榮耀、名利的來源。
這些孩子大多面臨“過度塑造”問題,
Advertisiment
3.把孩子當作寵物
高興的時候抱在懷裡親親, 不高興的時候踹到一邊。 閑的時候和他逗逗樂, 忙的時候顧不上理睬。
4.把孩子當出氣筒
孩子成了大人意志的附屬品, 無條件接受家長的言行。 如果孩子有異議, 可能招來嚴厲的責駡或懲罰。 但凡這種情況, 大抵因為父母有心理問題—他們沒解決好自己的人生境況, 只能從約束和訓責孩子的過程中尋找權威感。
5.沒感覺。
有的人可能會說:沒想那麼多。 懷上了, 就生唄。 生下來, 就養著唄。
以上的種種心理都是要不得的。 擺脫了功利目的的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