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目前專門治療小兒疾病的藥物不多, 多數患兒用的都是成年人的藥如果用藥劑量不當、用藥方法不妥, 會導致延誤病情或增加痛苦, 嚴重的甚至還會危及生命。
兒童用藥的特點和主要反應大致如下:
嬰幼兒胃酸分泌少, 胃蛋白酶的活性低, 腸蠕動不規則, 加之肝臟代謝作用弱, 對於某些易受胃酸和腸液鹼性影響的口服藥, 吸收量較大。 如新生兒服用氨卡青黴素可以吸收60%以上,
Advertisiment
藥物在體內的作用, 主要取決於血液中的藥物濃度。 小兒體液較多, 而脂肪比值較低, 這會使青黴素、頭孢菌素、磺胺類等藥物的濃度增高。 同時, 小兒體內血清蛋白量較少, 且與藥物的結合能力較弱, 也會造成血藥濃度升高, 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小兒肝功能不健全, 許多酶系統尚未建立, 因而解毒能力弱。 如新生兒用氯黴素2-9天后, 容易出現噁心、嘔吐、腹部膨脹, 繼而體溫過低、肌肉鬆弛、呼吸困難, 面部血管因缺氧而呈灰白色, 這被稱為“灰嬰綜合征”。 所以新生兒最好不用氯黴素。
Advertisiment
小兒腎功能不健全, 藥物在體內停留時間長, 容易造成蓄積中毒。
此外, 新生兒的血腦屏障通透性較強, 一般情況下, 膽紅素和血清白蛋白結合後, 不容易進入腦組織產生毒性作用, 但是在服用某些藥物後, 如安定、消炎痛、複方新諾明和水溶性維生素K等, 由於它們能和膽紅素爭奪白蛋白並與之結合, 致使游離的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 損傷腦組織, 可能產生危及生命的核黃疸。
需要強調的是, 小兒對藥物易發生耳鳴、耳聾與過敏性反應。 因此, 小兒就診時, 家長要向醫生說明有沒有過敏史和家族史。 服藥要遵醫囑, 若有異常變化, 需立即停藥, 去醫院就診。
小兒用藥慎之又慎
小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Advertisiment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小諾米星等, 這些藥對小兒的耳前庭及聽覺神經會造成嚴重損害, 甚至造成終生耳聾。
激素類:潑尼松(強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氟氫可的松等, 會影響小兒體內的鈣、磷吸收和蛋白質代謝, 有礙骨骼生長, 嚴重的還會引起小兒骨質疏鬆。
心血管系統藥物:洋地黃、西地蘭、地高辛, 用量不當可造成心律混亂、心臟缺血、缺氧, 甚至暴死。
氯黴素:可抑制小兒的造血功能, 在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以及灰嬰綜合征等。
氟呱酸、氟嗪酸等:均會引起小兒關節病變和影響軟骨生長發育,
Advertisiment
小兒劑量怎麼算
小兒用成人藥須進行嚴格的劑量折算。 一般常用的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按年齡計算, 此法雖簡便, 但較粗略, 僅適用於一般藥物, 初次用量宜偏小。 第二種是按體重計算, 目前最為常用。 第三種按小兒的身體表面積計算, 雖用量準確, 但計算繁複, 不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