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是怎麼得的?如何防治?

凍瘡是小兒冬季或氣溫突然轉變的早春季節最容易發生的一種病。 是由於寒冷刺激休表血管, 使其收縮, 局部血液迴圈不良、淤血、組織缺氧而造成的局部損害。 四肢末端, 耳鼻外露處是好發部位。

小兒皮膚嬌嫩, 皮下組織薄弱, 活動量相對地較成人少, 加上不注意保暖, 雙耳外露, 雙手、雙足多汗而潮濕, 潮濕的鞋襪又沒有及時晾曬, 致使小兒發生凍瘡的機會多。 ‘

發生凍瘡的部位開始時局部蒼白缺血, 繼而淤血, 出現紅紫色斑, 因組織液滲出而腫脹。 此時有癢、疼、發熱感。 如發生在腳上, 走路時刺疼。 輕的凍瘡幾天就可以好轉,

Advertisiment
如_果發展則出水疤, 有黃色漿液及紅色血性滲液, 破演而糜爛, 拖的時間一長, 還可繼發細菌感染, 發生演瘍, 甚至累及皮下肌肉和骨骼。 因此小兒凍瘡必須及早治療, 爭取在未發生水疙或水疤未破前治療。

早期局部凍瘡, 可用溫水洗, (水不能太冷或太熱), 洗後要擦乾, 或用蔥根, 茄子根, 及霜降後的從地裡拔掉的茄子杆兒, 剁成短節煮水後搓洗。 如無水疤可以用----2%碘酒、松節油及凍瘡膏(樟腦紅花膏)等外用。 如已發生水疤可任其自行消退千癟, 破淡後選用抗菌素軟膏, 如四環素軟膏、新黴素軟膏、紫草膏、生肌散及魚石脂軟膏。 若感染擴散, 可合併淋巴管炎、淋巴腺炎, 此時需在醫生指導下, 酌情口服或肌肉注射抗菌素。

Advertisiment

凍瘡是可以預防的, 其措施為:注意鍛煉體格, 增加機體抵抗力, 尤其要逐漸增加室外鍛煉, 逐漸提高對寒冷刺激的適應性。 天氣太冷時, 戶外活動時間要短, 在室內活動時要打開一部分窗子。 變換季節時注意保暖, 局部可用冷溫水浴, 即將雙手先放在冷水(10度)及溫水(38度)的水盆中交替浸泡。 經常換洗鞋襪, 保持千燥清潔, 必要時晾曬、烤幹, 不能穿小的鞋襪。 若反復發生凍瘡, 逐年加重, 尤其同家族中有同樣患者時, 應該請醫生詳細檢查發病的病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