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爾反爾”這則成語的原意是你怎樣對別人, 別人也怎樣對你。 現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前後矛盾, 反復無常。 “爾”指你, “反”同返。
【出處】: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 反乎爾者也。 ”
【故事】:
戰國時, 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 鄒國吃敗仗, 死傷了不少將士。 鄒穆公很不高興, 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 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 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 他們眼看長官被殺, 而不去營救, 可恨得很。 要是殺了這些人吧, 他們人太多, 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
Advertisiment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 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 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 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 國庫也很充足, 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 他們高高在上, 不關心百姓的疾苦, 而且殘害百姓。 ”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後, 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 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 別人也如何對待你。 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 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 ” 孟子最後告訴鄒穆公說:“所以, 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 如果實行仁政, 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 並且願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Advertisiment
【用法】: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我們可要講究親疏, 著重情誼, 辨明恩仇, 不能那麼出爾反爾, 此一時, 彼一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