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出生不容易 新生兒產傷那些事

新生兒產傷顧名思義, “產傷”指的就是“胎兒在生產過程中, 所受到的傷害”。 無論孕媽咪採取自然生產或剖腹生產的方式, 都有造成胎兒產傷的可能, 這些育兒知識你瞭解嗎?

常見的新生兒產傷
頭皮損傷
包括產瘤、頭皮血腫、腱膜下出血。 產瘤腫脹範圍不受骨縫限制, 一般2~3d消退。 頭皮血腫是由於胎兒娩出時顱骨和母體骨盆相互摩擦或受擠壓致顱骨骨膜損傷和骨膜下血管破裂, 血液積聚在顱骨與骨膜之間而形成, 它可以發生於顱骨任何部位, 但只局限于單一骨縫內, 不會超越頭骨中線, 一般在產後2~3d出現,
Advertisiment
大部分血腫在幾周內自然消失, 少部分會發生鈣化。
軟組織損傷
包括皮膚擦傷、淤血、皮下脂肪壞死及胸鎖乳突肌損傷等。 擦傷淤血常見於產程延長、難產或胎位異常者, 1周內自行消退。 皮下脂肪壞死常因分娩損傷、缺氧、過度寒冷引起, 出生後3~4d可見新生兒背、臀部、面頰及大腿部出現局部變硬, 皮膚顏色發紅或正常, 觸之有熱感及壓痛, 邊緣清晰, 6~8周逐漸消失。
脊柱損傷
通常發生於頸胸椎, 常見於複雜性臀位分娩。 高位脊柱傷害可能造成新生兒呼吸衰竭、脊髓休克綜合征, 甚至死亡, 低位脊柱傷害可能會造成四肢或下肢無力、括約肌無力、感覺消失等症狀。
顱骨骨折
包括線性骨折、凹陷性骨折、枕骨分離。 線性骨折在臨床最為常見,
Advertisiment
除非合併顱內出血, 一般不需要治療。 顱骨凹陷性骨折又稱為乒乓球骨折, 其發生可能與產道擠壓、產鉗使用不當及出生後頭部外傷等有關, 嚴重者可導致顱內出血, 常需要神經外科手術矯正。 枕骨分離少見, 但常合併後腦部硬膜下血腫及顱內損傷。
鎖骨及長骨骨折
多因胎兒體重過重、臀位產、剖宮產以及其他難產所致。 骨折的好發部位依次為鎖骨、肱骨幹、股骨幹、肱骨或股骨的骨骺分離。 其中鎖骨骨折最多見, 約占產傷骨折的90%, 可見患側肢體自主動作減少, 非神經損傷所致的擁抱反射消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