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出遊發生意外如何自救互救

週末, 6歲的鑫鑫和媽媽去植物園踏青, 一路上看了各種各樣的鮮花, 還拍了許多照片。 回家後鑫鑫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涕, 一雙眼睛也變得紅紅的, 同時還伴有手臉發紅瘙癢的症狀。 媽媽誤以為是傷風感冒, 給鑫鑫服用了小兒速效傷風感冒膠囊, 可到了半夜, 鑫鑫竟大口喘氣、呼吸困難。 去醫院檢查, 才知道是花粉過敏引起的。

鑫鑫的遭遇並不是一個個例, 從3月上旬開始, 浙醫二院急救中心接到由於外出活動造成各種傷害的病例明顯增多, 包括扭傷、摔傷、眼外傷、皮膚過敏和過度疲勞引發的心臟病等。

Advertisiment

五一假期即將到來, 不少市民計畫著外出旅行, 浙醫二院急診科副主任張茂提醒, 外出遊玩, 除了根據自身健康情況配備必要藥物外, 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 掌握一些應急自救、互救知識非常重要。

接觸性皮炎斑疹

當接觸某些物質而致使皮膚出現奇癢、紅腫時, 要趕快離開引起過敏的物質, 並用水清洗患部, 馬上更換衣服。 紅腫厲害時, 可以塗腎上腺皮質激素軟膏。 容易引起斑疹的物質有:化妝品、染髮水、塗料、野漆樹、銀杏樹、洗滌劑等。

外傷出血

出遊時, 若被利器割傷, 可以用隨身帶的礦泉水、飲用水沖洗傷口, 然後用毛巾包紮。 輕微出血可採用壓迫止血法, 一小時過後每隔10分鐘左右鬆開一下, 以保障血液迴圈, 並爭取時間,

Advertisiment
儘快送到醫院治療。

被毒蛇、昆蟲咬傷

在野外如果被毒蛇、昆蟲咬傷, 患者會出現出血、局部紅腫和疼痛等症狀, 嚴重者幾小時內就會出現休克等。 因此, 一旦遇到毒蛇咬傷, 必須馬上用布條、手帕或領帶等將傷口上部紮緊, 以防止蛇毒擴散, 然後用消過毒的刀(來不及消毒, 將刀放在火上烤一下即可)在傷口處劃開一個刀口, 用嘴將毒液吸出, 但要保證口腔黏膜沒有損傷。 被昆蟲咬傷或者蜇傷時, 可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患處後, 再在傷口上抹些氨水。

食物中毒

野外旅遊途中, 吃了變質的食物時, 除了會腹瀉、腹痛之外, 嚴重的還伴有發熱或衰弱等症狀, 這時應多喝些鹽茶水(沖泡濃茶加鹽), 或者可以用手指探喉催吐將食物嘔吐出來。

Advertisiment

蜂刺

被蜂刺後, 首先把毒刺拔出, 用手擠出毒液, 然後塗上氨水和抗組織胺軟膏。 如果被刺後出現噁心、抽搐等症狀是危險預兆, 要趕緊上醫院。 若被刺後20分鐘以內無異常反應, 一般問題不大。

骨折

骨折或脫臼時, 應用夾板固定後再用冰水冷敷。 從大樹或岩石上摔下來損傷脊椎時, 應立即將傷者放在平坦而堅硬的擔架上固定, 儘量不要讓身體晃動, 然後送往醫院救治。

蜈蚣咬傷

蜈蚣是毒蟲, 被咬後局部馬上會出現紅腫, 並伴有劇烈疼痛, 應馬上擠出毒液, 在傷口的近心端部位用領帶或其他繩線紮起來, 並用自來水沖洗傷口, 進行冷敷, 塗上抗組織胺軟膏後馬上去醫院。

被毛蟲刺傷

被帶有毒腺的毛蟲刺傷後,

Advertisiment
傷部即變紅腫, 並有痛感。 可用手擠出毒汁, 並用肥皂、自來水擦洗乾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