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娩3個步驟 醫生會做的12件事

快生了, 准媽咪們都急得手足無措。 從進入醫院開始, 似乎腦子裡就變成了一團漿糊, 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更不知道一群醫生在自己身邊做什麼。 所以, 趁還沒生, 准媽媽們都來學習一下, 要生了醫生會做哪12件事。

一、住院檢查

1、產前指導

當准媽媽開始出現臨產徵兆的時候, 一般會被家人送往醫院, 而在這段過渡的時間裡, 院方人員會仔細查閱准媽媽的相關情況並針對性地給予生產指導, 例如對初產婦介紹產程、住院手續等。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孕媽急產或發生意外造成緊急生產, 就不會有這個程式了。

Advertisiment

2、確認臨產症狀

對於大部分初產婦來說, 過分的緊張往往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如真假宮縮就需要仔細分辨, 當准媽媽來到醫院後會由醫護人員進行產兆確認, 確定開始規律的宮縮或者見紅、破水等才符合住院待產的標準。

3、評估胎兒狀況

當確定即將分娩之後, 醫生會為媽咪裝上胎兒監視器測量胎動, 並進行胎兒生理活動評估, 再輔以超音波一起觀察胎兒狀況。 胎兒生理活動評估包括胎動、胎兒呼吸、胎兒心跳、胎兒伸屈力與羊水量五大項, 這些都是評估胎兒當下狀況是否依然健康正常、有無緊急產出需要等。

4、觀察生產進度

除了對寶寶使用儀器評估產程之外, 醫生們也會以內診的方式判斷產婦的產程進展速度。

Advertisiment
正常情況下, 初產婦大約在12小時內進入第一產程, 然後胎頭下降達1公分以上、子宮頸全開或開到10公分以上等。

二、進待產室

1、私處剃毛

進入待產室之後, 准媽媽會被脫光光, 然後讓身體也剃光光哦。 因為陰☆禁☆毛上難免暗藏細菌,

為了自然產時會陰切開、縫合, 或者剖腹時傷口處理方便, 護理人員會事先替媽咪將下體的陰☆禁☆毛剃除。 如果你不希望剃毛, 一定要提前與院方溝通, 只剃會陰附近。

2、產前灌腸

有過來人笑稱, 自己的寶寶都是從糞便中拉出來的。 這是因為腸子就在陰☆禁☆道旁邊, 當准媽咪生產用力時, 會壓迫腸子而使便便或大腸跟著擠出來。 所以, 提前將腸子清理乾淨, 可避免胎兒受到感染等。

3、插個管子導尿

Advertisiment

當產婦生完寶寶之後, 使得膀胱麻痹及產後腹壁肌肉鬆弛, 容易有尿失禁和無法自行排尿的困擾, 所以在產前裝上導尿管可以避免陣痛變強了以後想尿尿的尷尬, 而且當膀胱有尿液也會阻礙胎兒產出。

4、打點滴

在生產過程中, 產婦可能會出現胎位不正、胎盤早期剝離、臍帶脫垂等生產緊急狀況。 提前幫產婦裝上點滴管打點滴, 主要是為了應對生產時出現緊急狀況, 例如大量出血需要輸血時, 不會在慌亂時找不到血管等。

三、上生產台

1、會陰來一刀

雖然准媽媽選擇是順產, 但仍然免不了這一刀。 會陰側切可以預防嚴重的會陰及陰☆禁☆道裂傷、減少骨盆腔鬆弛等。 臨床上, 若是經產婦生產的確不需要剪會陰, 若是初產婦則建議切開會陰,

Advertisiment
讓傷口的裂痕有切開的軌跡可以依循, 不至於亂裂。

2、器械撐大產道

當會陰側切仍然無法幫助胎兒生產的時候, 醫師會使用一些輔助器械, 例如產鉗、真空吸引器將胎兒儘早取出, 避免胎兒卡在產道、遲遲無法娩出。 由於器械也可能傷及胎兒(造成產傷), 所以一般是情況比較嚴重的時候才會使用。

3、剪臍帶拉胎盤

當寶寶順利娩出之後, 臍帶跟胎盤就變成了生產廢棄物。 而某些產婦的胎盤不一定會隨著胎兒娩出, 必須醫師用手伸入媽媽子宮內將它拉出來, 這拉出的力道必須適中才不會將子宮外翻, 造成產婦有大出血的危險, 所以對醫師來說, 處理完胎盤才算生產完畢。

4、協助你哺乳

隨著醫院各項服務的逐漸完善,

Advertisiment
有早開奶的醫院會在所有產程完畢之前, 將剛離開媽媽子宮的寶寶送到媽媽的乳☆禁☆房附近, 讓他嘗試尋乳, 培養母嬰親密關係的開始。 這對準媽媽來說, 是開展一段新角色的美好開始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