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之後新媽媽的兩種常見心理

分娩, 對於每一個女性來說都是一件神聖而偉大的事業。 在生產之後, 新媽媽們不僅要適應自己身體上的變化, 還要適應自己剛剛才生出的小寶寶。 這對於一個產褥期的新媽媽來說, 心理壓力是不可能不大的。 母嬰專家指出, 此時的新媽媽們主要有一下兩種常見的心理。

Advertisiment

一、母-嬰聯結

母-嬰聯結(mother-infant binding)是指母嬰之間建立一種密切而持久的關係。 這種關係是在一種與嬰兒接觸的希望和為嬰兒的需要提供説明的願望中發展起來的行為表現。 包括摟孩子睡, 擁抱緊貼、接吻、說話、哼曲子以及為了注視孩子的眼睛而對著臉看等。

虐待或忽視兒童是缺乏聯結的極端表現。 不太明顯的接觸障礙可導致發育遲滯、行為障礙及親子關係不良。

聯結或接觸可以看作是一種漸進的過程, 是從懷孕前就開始, 包括妊娠的規劃落實、和感受胎動、認知胎兒是一個個體、分娩、看到和接觸到嬰兒,

Advertisiment
一直到獨立地招待親代的責任等一系列步驟。 妊娠並非都是預先規劃的, 也不是一開始就被接受, 但大多數母親可以克服各種障礙來形成這種聯結。

高危的母-嬰聯結主要是由於非婚孕。 年輕(流產的母親、長期不孕者、生育畸胎兒以及高齡初產婦也易構成母嬰聯結障礙。

父親態度對母-嬰聯結有重大影響。 另外, 遺傳及文化因素、母親童年時所受的照顧、過去孕產的經驗、本次妊娠過程等均可左右母-嬰關係, 早期母-嬰分離也可構成聯結障礙, 這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明, 即在產後一小時內移開母體的牛、羊幼仔往往迅速死亡。 從這一點出發, 有些產科醫院設置母-嬰同室(rooming-in)的條件以促進聯結。

Advertisiment

二、產褥期精神障礙

產褥期精神障礙的發生率高, 約占產婦的1~4‰;因產褥期障礙而轉入精神病院者占女病人的1~6%, 占精神科門診女病人的2~3%。 精神障礙的發生主要集中在產後頭1~2個月期間(表8-1)(至少為妊娠期的4倍以上)。 這可能與產褥期的應激增加有關, 另外, 產褥期間精神障礙的復發率也高, 文獻累計的復發率為35.0%。

產褥期的應激是多因素促發的:①心理應激:新的多重社會角色的承擔(母親、妻子、媳婦、家庭主婦);社交面的擴大;②軀體應激:育兒、家務、疲勞、失眠;③內分泌環境的變化:胎盤激素(黃體激素、雌激素)的急劇減少;催乳素的高分泌狀態;情緒及運動資訊處理調節系統(如多巴胺等)的影響;④性格及認知方式:神經質、成熟度不足、社交能力不良、固執;⑤中樞神經機能的易損性:既往的腦電異常、腦迴圈障礙、精神障礙;⑥遺傳素質:精神障礙的潛在因素。

Advertisiment

總之, 在新媽媽們出現這些心理問題之後, 家裡人的關心, 在加上丈夫的體貼跟生養孩子的自豪與幸福感, 慢慢走出這樣的心理誤區。 新媽媽們就能逐漸從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中恢復過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