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娩前後,產婦的心理變化!

分娩期就是孕媽們臨近預產期, 隨時可能進行分娩的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由於孕媽媽對於寶寶的期待, 以及對分娩的害怕等情況, 會導致一些情況的出現, 對於分娩和寶寶會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為了保障能夠順利的進行分娩, 保障母嬰的健康, 對於分娩期的一些常見心理問題准媽媽們要有一定的瞭解, 採取一定的措施。

分娩雖然是一個自然生理過程, 但它對人類卻是一個重大的應激事件, 社會、文化、心理等因素對分娩有著重大影響。 尤其是初產婦, 非常容易出現複雜的心理變化。 其中, 孕媽媽產前的心理狀態與其處事表現、情緒控制、流產史、和父母關係、對分娩有無準備、家庭角色充當等明顯相關。

Advertisiment

重視精神心理因素在分娩過程中的作用, 維護孕媽媽分娩期心身健康對母親和胎兒都有重要意義。 母親對分娩應激最常見的心理反應是焦慮、恐懼和緊張, 怕痛、怕難產、怕分娩不順利、怕胎兒意外或性別與期望不一致等, 這些又會影響其分娩過程。

分娩期常見的心理問題:

1.緊張恐懼不安:初產婦由於對產程不瞭解, 常表現出緊張、恐懼、不能吃飯、入睡害怕疼痛、胎兒發育異常, 導致產道裂傷或胎兒損傷。 分娩失敗改行剖宮產。 由於孕婦對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缺乏必要地認識, 產生恐懼心理。

2.憂慮心理:有的產婦特別是來自農村的產婦,

Advertisiment
擔心生下女孩後受到歧視, 擔心生下畸胎, 而憂心忡忡, 甚至導致神經衰弱等產科併發症。

3. 孤獨與陌生:產婦與親人暫時分離, 待產室環境陌生, 面對其他產婦痛苦的表情產生孤獨感、無助感、隔離感、陌生感, 心情複雜。

4.了不起的心理 :個別產婦自認為生了一個稱心如意的孩子, 為家人立了功, 要丈夫喂水餵飯, 不及時下床, 甚至幾天都讓家人伺候, 導致便秘和尿瀦留。

分娩期婦女的心理比較複雜, "十月懷胎, 一朝分娩"對於產婦又是一個較大的生理變化和精神刺激, 產婦既緊張、害怕, 又喜悅高興。 喜的是終於可以見到肚子裡的寶貝了, 害怕的是唯恐分娩引起身體損傷及死亡, 如害怕分娩時的疼痛、怕出血、怕發生難產、怕有生命危險等。

Advertisiment
還會擔心小孩是否健康有無畸形存在等等。 因而情緒緊張, 常處於焦慮、恐懼的心理狀態, 易出現失眠、食欲減退等症狀。

對分娩既興奮又恐懼的心情, 正是妊娠晚期孕媽咪的心理特點。 孕媽咪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 對分娩產生的興奮與緊張的矛盾心理, 以及對即將出生寶寶的各種擔心, 使她們又出現情緒不穩定、精神壓抑等心理問題, 甚至因心理作用而感到全身無力, 不願活動。

特別是臨近預產期, 對分娩的恐懼、焦慮或不安更為加重, 有的孕媽咪幾乎"談娩色變", 稍有"風吹草動"就趕往醫院。 然而, 分娩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十分重要, 它關係到分娩時能否順利生產。 所以,

Advertisiment
一定要排除孕媽咪焦慮和恐懼的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