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娩後會陰切口疼痛的處理方法

大多數初產婦經陰☆禁☆道分娩時都做會陰切開手術且留有傷口。 會陰區組織疏鬆, 血管、神經豐富, 對疼痛極其敏感, 因此會陰傷口疼痛成為產婦常見的主訴症狀。 疼痛主要有以下幾種:

(1)創傷痛。 皮膚肌肉切斷、神經分離、斷裂, 加上縫合結紮, 大多會有程度不等的創口疼痛, 這屬於正常現象。 手術當天疼痛較重, 兩三天后明顯減輕。 疼痛較重者可服些去痛片、凱扶蘭或以消炎痛栓劑塞肛門。

(2)水腫性痛。 傷口水腫, 多見於第二產程較長者。 此時傷口縫線勒緊, 疼痛持續。 產婦可用95%酒精紗布濕敷傷口或紅外線照射,

Advertisiment
有助於水腫消退, 疼痛也隨之消失。

(3)血腫性痛。 這是由於傷口內部出血引起的疼痛。 出血積聚在傷口內形成產道血腫, 切口周圍皮膚有瘀血, 色紫、腫硬, 觸痛明顯。 出血量大時, 血腫可向切口上下蔓延, 嚴重者可出現休克。 此時, 應立即做急診止血, 拆開傷口縫線, 清除積血, 縫紮出血點, 重新縫合傷口。

(4)感染性痛。 切口處有紅、腫、痛、熱, 並伴有全身發熱。 此時多為炎症早期, 應及時抗炎治療, 並輔以局部熱療。 炎症多能控制, 疼痛也隨之減輕乃至消失。 如傷口化膿, 則應拆除縫線, 敞開傷口引流, 待炎症消除後再考慮2期縫合。

(5)腸線未吸收痛。 該情況常見於出院後, 傷口疤痕略隆起、潰破流膿、有腸線穿出。 一般於腸線排出後, 裂口即能自行癒合。

Advertisiment
此時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或潔爾陰、蒂樂液濕敷患處, 每次10分鐘, 然後局部塗以紅黴素軟膏, 每日2次。

(6)硬結性痛。 切口因炎症、縫線未吸收等引起纖維組織增生, 形成硬結。 此時應以局部理療為主, 如紅外線照射, 亦可熱水坐浴, 每次1 5~30分鐘, 一日2次。 此外, 胎盤組織液或糜蛋白酶肌肉注射, 也有助於硬結軟化、消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