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娩後會陰疼痛和產褥熱怎麼辦

分娩過程中, 子宮內壁、子宮頸、產道等處都會出現傷口。 這些傷口感染細菌後出現的炎症、發燒等症狀就叫做產褥熱。 分娩後身體疲勞、抵抗力下降時也容易因外☆禁☆陰不潔而引起產褥熱。 此外, 宮頸炎等子宮炎症也能引起產褥熱。

產褥熱一般在產後2~3天時出現, 伴有惡寒, 有時高燒會持續兩天, 體溫達到38—39℃。 大部分情況會在兩天后退燒, 情況嚴重時可能持續一周。 此外, 產褥熱還會引起下腹疼痛、盆腔或外☆禁☆陰傷口潰瘍等。 出現產褥熱後應充分休息, 並補充營養。 情況嚴重時醫生會使用消炎藥、退熱劑、抗生素等進行治療。

Advertisiment
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充分休息。

為了擴張產道、避免會陰撕裂等原因, 分娩過程中有時需要進行會陰切開。 會陰切開部位在產後會立即縫合, 但在癒合前, 會有持續痛感。 術後4~5天縫合線會被自然吸收, 一周後大部分疼痛感都會消失。 如果一周後行走、坐立時會陰部仍感到不適, 則需要請醫生檢查。 疼痛嚴重時, 用紗布包上冰塊進行冷敷, 或用溫水坐浴, 可減輕疼痛感。 每天應進行2次溫水坐浴, 並經常更換護墊, 保持會陰部清潔。 每次冰敷30分鐘左右即可。 注意不要連續兩天進行冰敷, 避免對傷口形成刺激。 如果出現下腹疼痛並帶有異味, 或是連續一個月陰☆禁☆道出血, 則需要去婦產科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