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時心理應激和焦慮

分娩是一個生理過程。 從比較生理學中動物的分娩過程;一些原始部落中婦女分娩後即從事體力勞動, 丈夫代替產褥的“痛苦”;有些部落中, 妊娠與噁心、嘔吐毫無聯繫等事實來看, 社會、文化、心理因素對妊娠及分娩無疑是有重大影響的。
一、分娩的應激與焦慮
分娩過程對母子都是重大的心、身應激。 母體對應激的反應主要是恐懼與焦慮, 這些又可影響分娩過程。 雖然實驗研究不多, 但情緒影響分娩是為大家所承認的。 近年來, 有些研究報告表明, 分娩時有焦慮或抑鬱的表現(但缺少適應及情緒反應的證據),

Advertisiment
其產科合併症發病較高(nillson, 1972)。 在分娩過程中, 母體及胎兒血中的皮質醇水平均有增加(morris, 1979)。 剖腹產時, 母子血中皮質醇水準低於產鉗娩出時(goser,1977)。 硬膜外麻醉可阻滯通常在分娩時母子皮質醇水準的增加(buchane等, 1973)。 使用催產素可以增加胎兒皮質醇水準。 分娩過程愈長, 新生兒第一天的皮質醇水準愈高(yoshida,1977)。 這些資料提示, 分娩應激以軀體應激為主或者是屬於身心性質。
二、母體焦慮與胎兒死亡
孕婦心理應激可經交感神經仲介, 影響子宮血液供應而影響胎兒的供氧。 動物實驗表明, 靜脈注射兒茶酚胺, 可收縮子宮動脈, 減少子宮血流量, 使胎兒心動過緩及血壓降低、胎兒動脈血氧含量降低。 陌生環境, 高雜訊或引起驚嚇的刺激也可使子宮動脈血流量降低。
Advertisiment
妊娠後期, 每天注射腎上腺素可使孕兔早產、死胎或胚胎發育遲緩;心理應激可使獼猴的母體及胚胎動脈血氧含量降低。 還有研究表明, 心理社會支援可使三次以上死胎的婦女再孕後胎兒存活率提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