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娩期與產褥期必知常識

成熟或近成熟的胎兒及其附屬物(胎盤、臍帶)由母體子宮內產出的過程, 稱為分娩。 妊娠足月, 胎位已向下移, 時見腰腹陣陣脹痛, 小腹逼墜, 有便意或並見胎水流出, 或排出少量血水, 俗稱“見紅”, 這是已屆臨產的徵兆, 古稱“臨盆”。 但在未屆臨產之前, 古人又有“試胎”及“弄胎”之說。 妊娠八九個月時, 可偶見腹中疼痛, 但不久可自行緩解者, 稱為“試胎”。 若妊娠已足月, 腹痛或作或止, 而腰不墜痛, 且無胎水血水流出者, 稱為“弄胎”。 兩者均非屆臨產, 切勿緊張, 宜安靜以待。 臨產前, 孕婦脈象也有變化, 脈多浮、滑、數, 孕婦雙手中指兩旁中節至指端,
Advertisiment
其脈應手搏動者, 是為臨產離經之脈。
臨產時和分娩期要注意調護。 首先應安慰產婦, 使其精神情緒穩定, 明白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 瓜熟則蒂落, 順從自然, 聽從接生人員指導, 不宜自行過早用力, 急於娩出。 應靜待宮口開全, 子宮加強收縮, 胎兒便自行娩出。 《達生篇》提出臨產時宜“睡、忍痛、慢臨盆”的六字訣, 對指導臨產、分娩有重要意義。
從作產到分娩, 一般不宜超過24 小時。 產時會有產傷和出血, 其量一般為50~200ml, 如出血超過400ml者, 則屬病理的大出血, 應及時加以處理和調治。 產程結束以後, 機體漸恢復, 但需要有6~8 周的時間, 才能基本復原, 這段時期, 稱為產褥期
新產一周之內, 由於分娩時的耗血傷氣, 陰血驟虛, 陽氣易浮,
Advertisiment
表氣不固, 可見惡寒、伯風、微熱、汗出等症候, 一般一周後營衛自調而消失。 產後兩周內, 由於子宮逐漸縮複, 可出現下腹輕微陣痛, 約一個半月左右子宮應縮複至孕前狀態。 產後有餘血濁液從子宮經陰☆禁☆道排出, 稱為“惡露”。 惡露顏色從鮮紅而至黯紅, 繼而漸呈淡紅, 兩周後, 由淡紅而呈白色液體, 且漸次減少, 無臭氣, 一般在三周左右乾淨。
產婦新產後即有乳汁分泌, 哺乳有促進子宮縮複及刺激乳汁分泌的作用, 故產婦分娩後即可讓嬰兒吮吸乳☆禁☆頭。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養料, 其品質能隨著嬰兒的需要而供應其營養, 且含有母體的免疫成分, 母乳餵養最少應有3 個月, 這對嬰兒健康成長是有好處的。 泌乳量每天可達1000~3000ml, 但6個月後便會逐漸減少,
Advertisiment
到10~12個月應適時斷乳。 哺乳期產婦應注意休息, 增加營養, 按時哺乳, 保持乳☆禁☆房清潔, 避免精神刺激, 保證心情愉快, 身體健康。
乳汁由臟腑血氣所化生。 如營養充足, 精神舒暢, 臟腑健旺, 氣血充沛, 按時哺乳, 則乳汁充盈。 婦女以血為用, 乳汁主要由血所化生, 故哺乳期月經往往不來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