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一般的醫務工作者還是讀者, 所獲取的知識往往認為分娩時, 產婦所採取的體位就是截石位。 那麼是不是就沒有其他的體位能有助於分娩寶貝呢?聽聽育兒專家怎麼說:
古今中外都記載過不同的分娩體位, 其實, 分娩時採取一定的體位元, 主要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上保證胎兒能順勢通過產道, 另外,變換不同體位時能減輕產痛。
分娩的發動從規律宮縮、宮口開大開始, 對於初產婦來講, 到寶貝出生一般要經歷十幾個小時的時間, 經產婦(生過寶貝的媽咪)產程會相應短一些。 從子宮口開始開大,
Advertisiment
現在主張住院分娩, 所以這十幾小時,就會在待產室度過, 條件允許的助產機構, 此時會允許一位家人(一般是丈夫)陪伴在產婦身邊, 或是有專業的陪產人員(也稱Dole式陪待產)。 以前產婦往往除了檢査、去衛生間、進食等, 就躺在待產床上。
截石位, 比較常用的分娩體位
現在我們所瞭解的分娩體位一截石位, 是比較常用的分娩體位, 最大的好處是有利於幫助分娩的人(也就是助產者)更好地協助孕媽咪分娩, 有利於保護會陰, 有利於檢査。
如果需要陰☆禁☆道助產(比如說產鉗術、胎頭吸引術、臀位牽引術等〗時, 一般都需要採取這種體位元, 因為能最大程度地暴露會陰部, 便於醫療操作。
Advertisiment
產程中除平臥, 很多體位都可不斷採取
待產這段時間是可以隨意體位的, 即使是採用鎮痛分娩麻醉, 由於現在多採用的麻醉藥物只麻醉感覺神經、不抑制運動神經, 孕媽咪還是可以攜帶可調式鎮痛泵在待產室隨意行走的。
產程中為避免大大的子宮壓迫大血管(主動脈、下腔靜脈等〉不建議採用平臥位, 而側臥、坐位、跪位、站立行走等都是可以不斷採取的姿勢。 有時在待產室還有一些器具, 如大大的橡皮球、特殊的椅子、有利於產婦抓握的欄杆、繩索等都有幫助。
第二產程截石位有助醫護和孕媽咪配合
到了第二產程(宮口開全到寶貝出生時段), 即使是採取截石位, 由於現在的產床都可以自由調節多個角度, 比如背部角度抬髙,
Advertisiment
此種體位比較有利於接生者操作, 而且接生者與孕媽咪可以面對面,便於交流。 產程中孕媽咪也要主動表述什麼樣的體位能便於用力、減輕產痛, 只有主動表達, 才能使助產人員更好地為你合作。
當然, 也有人主張, 孕媽咪願意採取何種體位, 接生者就應該順應孕媽咪的要求, 比如說孕媽咪希望跪式分娩等, 這就要求接生者提供更人文化服務, 掌握不同分娩體位的接生技術。
家人陪伴是最大的支持
在產程的不同階段, 家人的陪伴或專業助產人員的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絕大多數的分娩都是一個正常、生理性過程, 孕媽咪進入陌生的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