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娩須知:產痛究竟是怎樣一種痛?


分娩須知:產痛究竟是怎樣一種痛?

隨著懷孕月份的增加, 在產前檢查中根據胎兒和母親的情況, 與醫生確定生產方式。 剖腹產雖然比自然產疼痛小, 整個過程只有30~60分鐘, 但手術風險及罹病率都比自然產高。 所以, 為母子健康計, 如果沒有手術適應症, 儘量選擇自然分娩, 實在怕疼, 可以選擇無痛分娩。

1、母體方面:骨盆狹窄阻礙產道;有剖腹產史;產前出血, 為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妊高症或心臟病;生殖道有感染。 胎兒方面:胎位不正;胎兒過大, 頭盆不稱;胎兒宮內窘迫, 胎心音發生變化或胎兒缺氧;多胞胎懷孕。

Advertisiment

2、術前檢查術前要做一系列檢查, 包括孕婦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既往病史、現在體檢結果、血型、肝功能、HIV病毒、丙肝、梅毒, 以確定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狀況。

3、剖腹產手術準備住院時間由醫生根據胎兒情況決定, 按約定時間在手術前一天住院, 以接受手術前的準備。 手術前夜晚餐要清淡, 午夜12點以後不要再吃東西, 以保證腸道清潔, 減少術中感染。 術前測生命體征, 聽胎心, 胎心在120~160次/分為正常。 確認身上沒有飾品, 備皮、取血、插尿管, 送進手術室。

4、消毒麻醉消毒範圍從胸骨以下到大腿上1/3處。 選擇硬膜外麻醉, 麻醉師通常都會在腰椎第3~4節之間, 輕輕插入一根硬膜外管。 藥物經過管子緩慢釋放, 准媽媽依然保持清醒狀態, 但痛覺消失。

Advertisiment

5、手術開始醫生會在下腹壁下垂的皺褶處, 做一個15~20cm的橫切口。 第二個切口會在子宮下段, 可以減少對子宮體的損害, 減少再妊娠的危險。 縱切口只在緊急時使用。 羊膜打開後, 胎兒和胎盤就可以被取出來了。 有時醫生為了幫助孩子娩出, 會用手掌壓迫你的宮底。

6、新生兒處理將新生兒擦乾, 吸出口鼻中的黏液。 兒科醫生會給他查體, 做出評估生存能力的APGAR評分, 包括心跳、呼吸、反射、肌張力、膚色。 量體重、身長、頭圍, 扣下新生兒的第一個腳印, 就可以抱給他的父母了。

7、手術結束給產婦做子宮和皮膚的逐層縫合, 傷口皮膚對合後做包埋縫合, 縫線成分人體可以吸收, 從外表看來只是一道細線。 傷口大約五六天后可以癒合,

Advertisiment
如果不是瘢痕體質, 以後傷疤就像皮膚的一道皺褶。

8、術後注意1、採取側臥位, 使身體和床成20 ~30 角, 這個姿勢可以減輕對切口的震動和牽拉痛。 2、大約3、4個小時後知覺就恢復了, 可以練習翻身、坐起, 24小時後拔掉導尿管, 下床慢慢活動。 3、術後6小時內應禁食, 以後逐步增加食量。 4、術後5、6天可以出院, 注意陰☆禁☆道出血量, 會比自然產多1~3倍, 如果不適及時通知醫生。


分娩須知:產痛究竟是怎樣一種痛?

無痛分娩孕婦在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正常生產。 不過用藥量比剖腹產會小得多。 麻醉師在孕婦子宮口打開3cm時打入麻醉劑, 麻醉後孕婦除了痛覺外, 其他感覺都存在, 甚至可以走動。 分娩後一兩個小時感覺會恢復, 可以正常活動, 2~4天可以出院。

我覺得所有沒有任何指征的女性都應通過自然分娩的方式迎接寶寶的到來,

Advertisiment
想當年, 我如果不是因為B超發現腹中寶寶臍帶繞頸三周不得不進行剖宮產外, 真想體驗一把自然分娩的快樂。

關於產痛——那究竟是怎樣一種痛?

產痛一直是讓女人們甘願忍受剖宮手術生產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我本人對很多經歷過自然分娩的女人的經驗來看, 每個人對產痛的描述都不太一樣。 從理論上講, 產痛應該是一種由於子宮肌肉收縮而帶來的陣痛, 有很多過來人說產痛有點類似于排大便時的那種感覺, 也有人說幾乎感覺不到痛。 但幾乎所有的人都說產痛只是一種巨大的不適, 與想像中那種被利器劃破皮膚的“切膚之痛”完全不同。

Advertisiment

剖宮產率為什麼高居不下?

原因很多。 從產婦本人的角度來說, 現在大部分女人一生只生育一次, 對自然生產的過程不瞭解, 所以千方百計要求醫生為她實施剖宮產。 其實生育根本上還是女人自身完成的一個工作, 醫務人員只是協助, 或者在真的出現危險時提供醫療幫助。 現在很多產婦從心理上就害怕自然分娩, 那些被醫生要求自己生, 結果生不下來又只好進行手術的產婦很多都是戰勝不了自己的心理關。 如果產婦自己認為自己肯定生不下來, 那麼醫生再怎麼幫忙也是徒勞。 這樣的情況往往是醫生不落好, 產婦會說都怪醫生, 早要求剖不給剖, 讓我受了這番罪才給剖。 其實受“二茬罪”是產婦對自己分娩的信心根本不足造成的。 如果不適合自己生,醫生一般都會事先建議手術生產,不會讓產婦冒險。現在,國家為了控制過高的剖宮產率,嚴格規定必須有指征的產婦才能進行手術產。而所有的指征當中,產婦的心理狀態,也成為了其中的一項。這是以前沒有的一個變化。

產婦不是病人

當前產科服務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這當中包括分娩“醫療化”。醫務人員對技術的依賴性超過了對產婦能力的信任。應該轉變服務模式,從醫生為中心轉變為產婦為中心。

如果不適合自己生,醫生一般都會事先建議手術生產,不會讓產婦冒險。現在,國家為了控制過高的剖宮產率,嚴格規定必須有指征的產婦才能進行手術產。而所有的指征當中,產婦的心理狀態,也成為了其中的一項。這是以前沒有的一個變化。

產婦不是病人

當前產科服務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這當中包括分娩“醫療化”。醫務人員對技術的依賴性超過了對產婦能力的信任。應該轉變服務模式,從醫生為中心轉變為產婦為中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