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娩:假如“急產”怎麼辦?

一般來說, 正常的生產過程時間很長, 從出現產痛到寶寶娩出, 准媽媽幾乎得熬十幾個小時, 但急產的發生卻是在短短的3個小時內, 雖然現在3小時內抵達醫療院所相當容易, 但在無法預期的情況下, 的確容易造成危險。 尤其急產對準媽媽和寶寶都有致命的危險, 實在大意不得!

什麼是急產?

從有產痛到完成分娩, 只要少於3小時就稱為“急產”。 醫學上對急產的界定則為:初產婦, 每小時子宮頸擴張的速度大於5釐米;經產婦, 每小時子宮頸擴張速度大於10釐米。

據統計, 急產在臨床上的發生率為2%~3%, 婦產科主治醫師吳文毅指出,

Advertisiment
以他的臨床經驗, 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兩個急產的案例, 算起來, 幾率也不低。 正常的生產過程, 從有產痛發生, 到真正進入產程後再到分娩, 幾乎還要撐個十幾二十個小時, 頭一胎的產程容易拖得比較長, 在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會出現急產的狀況下, 更是難以預防。

急產的危險性

媽媽的危機

1、產後大出血:急產對媽媽和寶寶都相當有危險性, 吳文毅醫師說, 由於腹中胎兒沖得太快, 若是沒有對會陰部做適當的保護, 就容易造成嚴重的產道裂傷, 而出現產後大出血及感染等狀況。

2、日後大小便失禁:嚴重者還會因為陰☆禁☆道與直腸或尿道間出現撕裂現象而使得媽媽日後產生大小便失禁的困擾。

寶寶的危機

Advertisiment

1、胎兒缺氧:在胎兒方面, 由於子宮收縮速度過快, 會讓血流量瞬間減少, 令胎兒出現缺氧現象。

2、容易受傷:若因為生得太快, 生產時沒有接好寶寶, 就可能會摔傷。

3、臍帶感染:若急產發生在家中, 無法使用無菌器械來切斷臍帶, 容易造成臍帶感染。

4、腦出血:由於急產過程中胎頭會迅速通過產道, 產道若沒有良好地擴張, 生產時的擠壓, 就會增加胎兒腦出血的幾率。

5、容易失溫:剛出生的新生兒對溫度的調適能力差, 若沒有做好保暖工作, 也容易導致寶寶失溫。

6、乙型鏈球菌感染:吳文毅醫師提醒, 產婦的產道中若帶有乙型鏈球菌, 需注射抗生素預防寶寶感染。 藥效發揮需要4小時, 若是急產, 就可能因為來不及注射或在藥效未發揮前就已經娩出,

Advertisiment
容易造成寶寶受到乙型鏈球菌的感染, 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正常的生產過程, 幾乎都要撐個十到二十幾個小時, 頭一胎的產程容易拖得比較長, 在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會出現急產的狀況下, 更是難以預防。

預防危險4重點

吳文毅醫師表示, 除非前一胎有過急產狀況, 第二胎才有可能提前預作防範。 對於新手父母, 或者前一胎並沒有急產經歷的經產婦, 實在很難預知這胎的狀況, 因此要預防確實有其困難。 可掌握下列4個重點, 時時提醒自己, 以降低急產發生的危險性。

Point 1 瞭解急產的原因

吳文毅醫師指出, 寶寶會提早出來, 一定是阻力小。 因此大多發生於早產現象, 或者胎兒體重過輕、甚至是多產次的媽媽身上。

Advertisiment

經產婦或前胎也是急產 急產的狀況最容易出現在經產婦身上, 這是由於多產次媽媽的子宮頸容易擴張的緣故。 此外, 若前胎也有急產現象, 這胎急產的發生率也會升高。

曾經接受過不孕症的治療 根據歐洲醫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的報導指出, 接受過不孕症治療的女性, 急產發生率較一般人為高, 吳文毅醫師認為, 或許是因為接受不孕症治療者本身可能有子宮構造異常, 使得生產過程風險較高的緣故。

胎兒生長遲緩 胎兒體重過輕, 小於2500克, 也容易出現急產。

使用前列腺素催生 催生會造成急產的原因通常是因為使用了陰☆禁☆道塞劑, 由於陰☆禁☆道塞劑無法調整前列腺藥物進入體內的劑量, 若是一次用量過大, 就難以控制產程速度。

Advertisiment

Point 2 身邊隨時有個人

吳文毅醫師提出, 不論是初產婦還是經產婦, 都應該在預產期前先將生產包準備好, 也不要在懷孕後期獨自一人行動或居住。 即使身邊無法隨時有人跟著, 也要預備能緊急連絡上的離自己最近的親友電話, 以防萬一臨時聯繫不上配偶時, 也有親友可以幫忙照顧。 或者隨時準備產檢醫院的諮詢電話, 只要一有問題, 可以隨時電話詢問請求協助。

Point 3 足月先催生

吳文毅醫師提醒, 很多急產的發生都是因為沒有警覺性, 尤其是經產婦, 通常印象中誤以為前一胎生得很慢, 就忽略了這胎出現急產的可能。 因此, 最好在有產兆(破水、見紅、有便意)時就趕快去醫院。 或者前胎也是急產的產婦, 也可在足月(38周)後就到醫院準備催生, 降低急產的危險性。

醫師提醒

急產出現時,勿驚慌,懂得隨機應變很重要。吳文毅醫師提及,曾經有個孕婦,在開車到醫院準備生產途中,發現胎頭已經出現,這時乾脆直接把車開到附近的消防隊,請求協助,也因此順利度過了危機。

Point 4 必須知道的應變措施

戶外 如果真的來不及,不要驚慌,吳文毅醫師表示,“先請他人協助撥打120,是第一步必做的求援”。在等待時,可以讓救護人員在電話中告訴孕婦或身邊的人如何處理,只要撐到救護車到來時,就會有救護人員幫忙處理。

室內 若在家中已經感覺胎頭要出來時,則可採取下列措施,降低危險:

1、準備乾淨的布或大毛巾兩條,一條鋪在平坦的地方讓孕媽媽採取蹲坐或半坐臥的姿勢,另一條則用來當作寶寶出來後給予保暖使用。

2、生產雖然急,但仍必須護著寶寶,用一手護頭讓他緩緩出來,另一手要護著會陰部,以避免過度的衝擊造成撕裂。等寶寶的頭出來後,順著寶寶的身體方向慢慢得旋轉娩出。

3、寶寶出來後,先以橡皮筋或保鮮夾將臍帶夾緊,用乾淨的剪刀將臍帶剪斷(需距離寶寶腹部約5釐米以上)。

4、用另一條毛巾給寶寶擦淨口鼻,輕輕拍撫背部讓他呼吸,並做好保暖預防失溫。

降低急產的危險性。

醫師提醒

急產出現時,勿驚慌,懂得隨機應變很重要。吳文毅醫師提及,曾經有個孕婦,在開車到醫院準備生產途中,發現胎頭已經出現,這時乾脆直接把車開到附近的消防隊,請求協助,也因此順利度過了危機。

Point 4 必須知道的應變措施

戶外 如果真的來不及,不要驚慌,吳文毅醫師表示,“先請他人協助撥打120,是第一步必做的求援”。在等待時,可以讓救護人員在電話中告訴孕婦或身邊的人如何處理,只要撐到救護車到來時,就會有救護人員幫忙處理。

室內 若在家中已經感覺胎頭要出來時,則可採取下列措施,降低危險:

1、準備乾淨的布或大毛巾兩條,一條鋪在平坦的地方讓孕媽媽採取蹲坐或半坐臥的姿勢,另一條則用來當作寶寶出來後給予保暖使用。

2、生產雖然急,但仍必須護著寶寶,用一手護頭讓他緩緩出來,另一手要護著會陰部,以避免過度的衝擊造成撕裂。等寶寶的頭出來後,順著寶寶的身體方向慢慢得旋轉娩出。

3、寶寶出來後,先以橡皮筋或保鮮夾將臍帶夾緊,用乾淨的剪刀將臍帶剪斷(需距離寶寶腹部約5釐米以上)。

4、用另一條毛巾給寶寶擦淨口鼻,輕輕拍撫背部讓他呼吸,並做好保暖預防失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