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清寶寶的腸胃炎對症下藥

細菌性腸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細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空腸彎麴菌、沙門菌屬、耶爾森菌是小兒細菌性腸炎的主要病原菌, 多發於氣溫較高的季節, 以5~8月居多。 潛伏期12小時至5天不等, 病情輕重不一。 患兒常表現為食欲減退、腹瀉、嘔吐、腹痛;大便次數增多, 大便為水樣便、黏液便, 繼而轉為膿血便或血便;常伴有裡急後重症狀;同時還可以出現全身及其他系統表現, 如發熱、煩躁不安或精神委靡、黃疸及肝功能損害等;還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及代謝性酸中毒。 大便鏡檢可見有脂肪球、少量白細胞、紅細胞或膿細胞。

Advertisiment

大腸桿菌腸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大腸桿菌是小兒細菌性腸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此病多發於氣溫較高的季節, 以5~8月居多。 潛伏期1~2天, 病情輕重不等。 患兒食欲減退, 腹瀉, 嘔吐, 腹痛, 大便次數增多。 腸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為黏液便;腸產毒大腸桿菌、腸黏附性大腸桿菌腸炎以水樣便為主;腸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為黏液膿血便, 常伴有裡急後重症狀, 類似菌痢;腸出血大腸桿菌腸炎以血便為主, 患兒還可以出現全身及其他系統表現, 如發熱、煩躁不安或精神委靡、黃疸及肝功能損害等。 10%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可發生溶血尿毒綜合征, 有時出現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還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及代謝性酸中毒。

Advertisiment
大便鏡檢:腸致病性大腸桿菌和腸產毒性大腸桿菌腸炎可見有脂肪球和少量白細胞;腸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有紅細胞或膿細胞;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以紅細胞為主。

空腸彎麴菌腸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空腸彎麴菌腸炎是引起小兒腹瀉常見疾病之一, 發病率為2%~5%, 2歲以下嬰幼兒發病率高, 潛伏期3~5天。 起病急促, 常伴發熱, 有全身不適、畏寒、腹痛、腹瀉、血便、嘔吐等症狀。 腹瀉早期為水樣便, 繼而轉為黏液、膿血或血便。 60%~90%患兒有血便, 易被誤診為腸套疊。 腹痛以右下腹明顯, 易被誤診為闌尾炎。 病程為1周左右。 重症可併發敗血症和其他系統感染。 還可引起Cuillain-Barre綜合征和Reiters綜合征。 症狀消失後, 大便排菌可長達7周。 大便鏡檢可見多量白細胞和少量紅細胞,

Advertisiment
大便培養宜採用高選擇培養基。

耶爾森菌小腸結腸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耶爾森菌小腸結腸炎多發生於冬、春季, 各年齡組均可發病, 以嬰幼兒多見。 臨床表現多樣化, 與年齡有關。 按照臨床表現可分為腸炎型、類闌尾炎型、關節型及結節性紅斑型。 嬰幼兒以腸炎型多見, 可出現發熱、嘔吐、腹痛、腹瀉, 大便可為水樣便、黏液便, 少數出現血便。 5歲以上兒童以類闌尾炎型多見, 常伴有右下腹痛, 同時伴發熱, 白細胞增多, 與闌尾炎難以鑒別。 採用X線雙重對比造影法檢查, 可發現回腸末端黏膜變形、增厚、潰瘍。

鼠傷寒沙門菌小腸結腸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鼠傷寒沙門菌小腸結腸炎以嬰幼兒多見, 6歲以後發病率下降,

Advertisiment
四季均可發生。 潛伏期12~72小時。 臨床表現有胃腸炎型、食物中毒型、痢疾型、敗血症型、傷寒型。 本病突出表現為腹瀉, 大便次數多, 性質多變, 病程反復, 時好時壞, 遷延時間長, 發熱的熱型不一, 可有嘔吐。 2/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及酸中毒。 大便排菌時間長, 少數可持續1年以上。 兒童易成為帶菌者, 病菌滯留在膽管, 常引起膽管炎。 應反復做大便常規檢查, 宜用營養豐富的培養基, 以提高陽性率。 血培養可陽性, 部分患兒肥達反應可陰性。

病毒性腸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最常見的病毒性腸炎有輪狀病毒腸炎、諾沃克病毒腸炎、腸道腺病毒腸炎。 小兒病毒性腸炎的好發年齡為6個月至2歲嬰幼兒, 臨床表現潛伏期1~3天, 起病快慢不一,

Advertisiment
可有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腹瀉、水樣便, 每天5~10次或10次以上。 伴輕度嘔吐, 嘔吐常發生在發病開始1~2天, 隨後出現腹瀉。 腹瀉嚴重時常伴有脫水、酸中毒。 半數患兒可有心肌酶異常, 提示有心肌侵犯, 少數可致典型心肌炎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