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的煩惱——
我女兒已經3歲了, 剛上幼稚園上幼稚園沒多久, 他的小內褲上總是有糞跡。 以前在家還挺好的呀, 帶他去醫院檢查, 說是功能性便秘。 我就不明白了 :既然是便秘, 怎麼又會不自覺地拉出便便來呢?這該怎麼辦呀?
孩子初入園, 排便失控現象増多, 95%伴有功能性便秘剛上幼稚園的孩子, 常會出現大便幹硬、排便哭鬧、排便週期延長(3~5天)、糞便污染內褲等症狀, 如果去醫院檢査, 這類孩子的肛管靜息壓往往比無便秘的正常孩子高, 排便時肛門括約肌不能放鬆, 甚至反而緊張;有的還存在直腸感覺功能的障礙,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失控的中95%伴有功能性便秘。
原因分析:
除去先天遺傳因素, 孩子便秘發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膳食成分不當:(1)給孩子進食大量的蛋白質食品, 尤其是動物性食品或者補充大量蛋白粉, 而較少進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穀類食品, 造成腸道細菌分佈和種類發生改變, 致使腸道發酵過程減少, 所以大便呈鹼性而乾燥。 (2)過裡補充鈣劑, 造成鈣與牛奶中的酪蛋白結合, 使得大便中含有大裡的不能溶解的鈣皂, 也會造成便秘。 (3)食品中膳食纖維過少, 一些孩子偏肉類, 少吃或不吃蔬菜和水果或用水果代替蔬菜,
Advertisiment
2.生活習慣沒養好: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按時排便習慣, 難以形成或者不能形成良好的排便條件反射而引起便秘。
3.生活環境不穩定:孩子生活不規律, 如經常換生活環境, 生活不穩定。
4.藥物原因:長時間使用瀉藥、補鐵藥、抗驚厥藥、利尿藥、抗膽鹼能藥、抗酸藥物, 使腸蠕動減少而致便秘。
5.疾病原因:一些疾病造成腸壁肌肉乏力, 功能失常造成便秘, 如佝僂病、呆小症、皮肌炎、先天性肌無力等。 交感功能失調也會造成腹部肌肉無力或者麻痹而造成便秘。
6.生理異常:一些孩子先天性生理異常, 如巨結腸、肛門裂、脊柱裂、肛門或直腸狹窄、腫瘤都可以引起便秘。
Advertisiment
7.心理因素:突然環境或生活習慣改變、受到意外精神刺激, 或去陌生的地方、初去幼稚園、換保姆或看護人等產生的緊張焦慮等等都可以造成便秘。
初入園孩子便秘環境心理因素影響多初入園的孩子, 周圍的一切, 包括幼稚園的環境、老師、小朋友、衛生間等對於孩子都是陌生的, 這樣的環境很容易使得剛離開父母的孩子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 而有了大便, 即使語言表達已經很好的孩子, 也可能不敢向老師提出, 或者害怕在不熟悉的衛生間大便, 因此造成大便儲留在直腸裡, 致使腸壁過度擴張, 腸功能發生紊亂。 孩子對擴張的腸壁喪失了感覺, 難以形成有效的排便反射, 會導致失控的大便留在孩子的小內褲上。
Advertisiment
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合理調節飲食:對於出現便秘的孩子, 家長要和幼稚園老師溝通配合好, 注意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 調節飲食結構。
幫助關心孩子:家長和老師應該給予出現症狀的孩子更多的關懷, 使其早日熟悉環境。 孩子心情舒暢了, 陌生感消失了, 排便的問題可能就會很好的解決。
注意留意是否有便血血自肛門排出體外我們稱之為便血, 可以表現為糞便帶血或全血便, 可以是色澤鮮豔、暗紅或柏油樣便, 裡多少不等。 如果鮮血是掛在大便外面, 與糞便不混合, 可能是結腸、直腸、肛門附近出血, 如息肉、肛裂等。
息肉引起的便血主要表現為無痛性大便, 少量帶血。 醫生通過直腸指檢多發現在直腸後壁上觸及有蒂或無蒂的腫物;比較高位的息肉需要用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査。
Advertisiment
肛裂引起的便血多發生在肛門後正中, 也有的發生在肛門的任何一點, 淺肛裂表現為肛門有一縱行紅色裂隙, 可有少量分泌物。 深的肛裂可能有慢性炎症。
專家建議:
對於肛裂需要注意:
1.不要用瀉劑或機械刺激肛門(如用開塞露等), 以免加重肛裂。 每次排便後要清洗肛門。
2.最好在清洗水中加上黃連素0.3克, 將孩子的屁屁放在水裡坐浴, 坐浴後肛門塗上少量的金黴素軟膏。 一般淺肛裂經過這樣處理都可以痊癒。
3.深肛裂需要到醫院去處理, 可以用10%~20%的硝酸銀塗灼裂口,然後用生理鹽水沖洗,並用黃連素溶液坐浴。
提醒家長:如果寶寶的大便是全血便、柏油樣便或者果醬樣便就必須馬上去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功能性便秘如何預防?1.儘量保證孩子生活規律,逐漸培養和訓練孩子定時大便的良好習慣。
2.多做戶外運動。
3.讓孩子多飲白開水,提醒孩子幼稚園也要喝水。
4.保證每天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
5.適當添加粗糧,食物不要過度精細。
6.減少高蛋白的飲食。
可以用10%~20%的硝酸銀塗灼裂口,然後用生理鹽水沖洗,並用黃連素溶液坐浴。提醒家長:如果寶寶的大便是全血便、柏油樣便或者果醬樣便就必須馬上去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功能性便秘如何預防?1.儘量保證孩子生活規律,逐漸培養和訓練孩子定時大便的良好習慣。
2.多做戶外運動。
3.讓孩子多飲白開水,提醒孩子幼稚園也要喝水。
4.保證每天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
5.適當添加粗糧,食物不要過度精細。
6.減少高蛋白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