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初教幼兒學詞義的小竅門

小班幼兒初次在老師面前說話時, 常會因為緊張或詞彙較少而詞不達意, 並引出一些笑話來, 例如:

“老師, 我姑媽家的寶寶叫;叫我姑媽的寶寶。 ”

老師聽了之後, 噗哧一聲笑了。

原來, 這位小朋友想告訴老師她姑媽家的寶寶叫什麼, 但一_

時又想不起來了。

那麼, 怎樣教小班幼初學詞義喔?現列舉下面兩種方法,

供父母和幼兒老師參考。

1.讓幼兒多種感宦參與

讓幼兒褒備神感官參與下, 通過聽、看、說、動手操作、動腦筋想, 去理解詞義。 發出一點聲音, 然後告訴幼兒, 靜悄悄的教室一點聲音也沒有, 這就是安安靜靜。

Advertisiment

在《小兔在哪裡》的教學中, 為了讓幼兒理解:“上”、“下’、“裡”、“外’這幾個方位詞:, 可讓幼兒用眼睛找小兔, 動手藏小兔, 在藏的過程中。 再動口運用這幾個方位詞。 如“小兔, 請你, 躲在××地方”, “小兔藏在x×面”。

2.多層次指導

教師在指導幼兒理解詞義時, 曲淺入深, 由易到難, 由具體到抽象。 不斷加深幼兒對詞義內涵的理解。

比如, 在組織《小兔在哪裡》的教學活動時, 為了幫助幼兒理解“上”“下”、“裡”、“外’’這幾個方位詞, 可以、分三食層次進行教學, 每一個層次難度逐步增大。

第一層是找小兔。 運用直觀教學, 讓幼兒在較明顯的地方很快找到小兔, 從教師的言語中初步感知“上”、“下”、“裡”、“外”這幾個詞與小兔所在位置的聯繫, 學習理解詞義。

第二層是藏小兔。 要求幼兒動手動腦藏好小兔,

Advertisiment
並運用相應的方位詞表達出小兔所在的方位, .讓幼兒根據自己確定的方位去尋找出相應的地方。

第三層是拿小兔。 這是指導幼兒進行判斷、選擇。 可讓幼兒根據指示, 拿出放在某一方位的小兔。 在幼兒判斷出正確的方位後再用語言進行表達。 如“我從椅子上面拿到一隻小兔”。 這樣, 既提高了幼兒初步的判斷能力, 又鞏固了對詞義的正確理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