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初為人母:產後身體的健康隱患要警惕

乳腺炎

乳腺炎多發生在分娩後數周內的哺乳婦女身上, 但偶爾也會在生產數個月後才發生。 大多是因為哺育時, 嬰兒的吸吮動作將表皮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經由乳☆禁☆頭帶入到乳腺內引起感染, 症狀包括發燒、局部紅腫熱痛, 也可能出現像感冒一樣全身酸痛及虛弱等現象。

乳腺炎的後續

未經適當治療的乳腺炎可能產生局部膿瘍, 在表皮底下會發現紅熱的腫塊。 由於乳腺炎症狀很輕易可以發現, 所以, 造成膿瘍的幾率並不高, 一旦形成, 必須特別小心治療, 方式也異於一般乳腺炎。

乳腺炎的治療

Advertisiment

治療乳腺炎在用抗生素24小時內就已經有明顯效果, 治癒則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 在治療期間還是要將乳汁擠出或真空吸引出來, 幫助快速排空感染的病原菌。

假如乳腺炎在抗生素治療開始後48~72小時內沒有明顯改善, 就必須要注意是否已經有膿瘍形成。 有乳腺膿瘍時, 可能必須要做局部膿瘍切開引流, 再加上點滴注射抗生素治療。 膿瘍切開時, 可以將膿液送實驗室做細菌培養, 也可以切一小片組織做病理檢查, 排除惡性的機會。


產後乳腺炎

子宮收縮不良

沛然滿懷欣喜地享受著當新手媽媽的生活。 可是, 已經產後兩周了, 惡露的量還是不少, 大嫂提醒沛然, 可能有子宮收縮不良的問題。

90%的產後異常出血跟子宮收縮不良有關。

Advertisiment
懷孕中, 大量子宮血液經過胎盤與胎兒做血液交換, 胎盤娩出後, 子宮會收縮壓迫胎盤與其交接部位, 使血管受壓迫而停止繼續出血。 當子宮收縮不良時, 出血的血管無法壓迫止血, 有時可能還會造成極度的危險。

他表示, 造成子宮收縮不良的原因包括:

產程過長。

產程中使用催產素。

全身麻醉。

雙胞胎或多胞胎。

羊水過多。

巨大胎兒。

第5次以上懷孕。

難產。

感染(如絨毛羊膜炎)。

其他:如胎盤未完全剝離、子宮肌瘤等, 也會造成子宮收縮不良、大量出血的情況。

急性處置

生產時慢慢拉扯臍帶, 並且同時輕微按摩子宮頂部, 可以讓胎盤娩出後的子宮收縮情況比較好。 也可以在胎盤娩出後, 立即注射催產素收縮子宮。

如果子宮仍然收縮不良,

Advertisiment
還可以加上前列腺素製劑或其他類型子宮收縮藥幫助收縮子宮, 控制出血。 一些少見的情況必須要動用到手術止血, 比如結紮子宮動脈或做子宮切除, 也可用放射線監視下血管內栓塞的方式, 阻斷子宮動脈血流供應。

一般性處置

產前:如果是子宮收縮不良的高危險群, 產前可以使用下列方式做預防:

至少維持一條以上大口徑的靜脈輸液。

子宮收縮藥必須準備在旁邊。

充足的護理及麻醉人手。

血庫備血。

產後:子宮收縮不良是產後子宮鬆軟及大出血後下的診斷, 這時醫師必須適當排除及治療其他有大出血可能的情況, 比如說陰☆禁☆道或子宮頸裂傷等。 假如排除後, 仍然有大出血情況, 必須立刻按摩子宮促進收縮,

Advertisiment
並且使用子宮收縮藥物。

需要緊急手術時, 會先嘗試結紮子宮動脈或供應子宮血流的較大血管, 但如果這樣的步驟都還是沒法控制出血的情況, 最後還是只有切除子宮一途。


產後不適儘快處理

認識“絨毛羊膜炎”

絨毛羊膜炎多是產前或產程中, 陰☆禁☆道內的正常細菌上行至子宮腔, 感染到外層的絨毛膜以及包覆羊水的羊膜造成的, 所以統稱為“絨毛羊膜炎”。 發生的幾率為1%~10%, 其中的33%是在產前就已經感染。

絨毛羊膜炎因為可能導致孕婦及胎兒的嚴重感染, 所以歸類為產科急症的一種。 常見併發症包括菌血症、產程異常、剖宮產、生產過程大量出血等。 以下狀況為危險因數:

小於21歲的年輕孕婦。

低社會經濟階層。

Advertisiment

第一胎產婦。

生產時間過長。

破水時間過長。

早產提早破水。

已破水孕婦產程中過度陰☆禁☆道檢查。

陰☆禁☆道中本就存在感染現象, 如細菌性陰☆禁☆道炎或B型鏈球菌感染。

裝置子宮內胎兒監測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