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初級期人的主體性三個階段

(一)自在的主體性階段(相當於剛剛誕生階段)

這個階段是潛在的, 尚未發展、尚未展開的主體性。 它是由現實的物的主體性向現實的人的主體性轉變的起點, 是由人的自然屬性向人的社會屬性轉化的開端。

人剛剛誕生, 雖然沒有任何現實的主體性可言, 但是進化而來的人, 他的主體性作為“最初的有, 是自在地被規定的”。 所謂“自在”按列寧的解釋是“‘自在’=潛在, 尚未發展, 尚未展開”。 俗話說“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正是對這種“最初的有, 是自在地被規定的”的生動表述。 同樣, 人和其他動物在剛剛出生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主體性的區別似乎看不到, 但是由於“最初的有, 是自在地被規定的”, 人終將發展為有主體性的人, 而動物最終只能發展為普通的動物。

(二)自然的主體性階段(相當於嬰兒階段)

這個階段是由潛在的主體性進入現實化的主體性。 孩子最先遇到的並不是真正的社會聯繫, 更多的仍是血緣的、自然的聯繫。 嬰兒是在一定的自然聯繫中成為某種主體的。

一方面, 從主要特徵看, 這時的人主要是自然人, 而不是社會人;皮亞傑的分析是:嬰兒處在感知一運動階段, 他用眼、耳、手直接捕捉身體感覺到的東西。 他的認識和實踐只能夠達到外部實在層。 而且是根據生理需要和情緒進行選擇。

而另一方面, 在這種自然人身上, 社會因素日漸增強。

Advertisiment
嬰兒在和別人的交往中通過感知動作建立一定的因果聯繫。 這時處在感知動作思維階段, 他的意識是以思維為中心在發展。

(三)自知的主體性階段(相當於幼兒階段)

能認識到自身作為主體同客體有區別, 是對自然的主體性的揚棄, 是由從外部(物質、身體層面)獲得的主體性向從自身(自己的動機和行動)中發掘的主體性轉化的開始。

意識是以思維為中心的。 幼兒的思維是“動作的內化和語言相結合產生思維”。 可以根據這個幼兒階段“思維離不開實物和實物表像”的特點, 分析他的主體性展現出來有哪些不成熟的特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