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孩子缺啥_如何判斷孩子缺啥

養生之道網導讀:

根據寶寶身體變化判斷孩子缺啥,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都不一樣, 身體的每一個變化都是反應著孩子營養的晴雨錶, 如果媽媽能判斷孩子缺啥, 那就更能讓寶寶健康成長!

專家表示, 微量元素檢測只是一種篩查手段, 檢測結果並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 只能作為一個參考。

1、國際上暫無統一檢測標準

現在有不少家長存在一種誤區, 喜歡動不動就給小孩的微量元素檢測一番, 等到檢測結果出來以後, “合格的”家長自然欣喜不已, “不合格的”家長則緊張萬分。 家長還會根據結果給孩子補這補那。

Advertisiment

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驗並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標準, 影響微量元素測定結果的因素也很多。 所以在平時兒童保健過程中, 一般是在孩子出現相關的臨床症狀後, 才應該推薦孩子進行微量元素檢測, 而且檢測結果還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 只能是一個參考。

2、關鍵還是看症狀

孩子缺乏哪些微量元素主要還是看症狀, 而且, 即使檢測出來孩子缺乏某種微量元素, 如何補充也是大有學問。 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平時膳食的均衡, 而不是盲目給孩子服用各種保健品。 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 不能簡單地靠檢測報告單上的數值做判斷, 必須結合臨床症狀才能做出定論。 比如有的孩子明明出現了缺鈣的症狀,

Advertisiment
但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完全可能是“正常”。

一般而言, 缺鐵的兒童多表現乏力、多動、食欲差、傷口易感染。 缺鋅則表現為口腔潰瘍、挑食。 睡眠品質差、夜驚、枕禿, 則是由於缺乏鈣元素且一段時間內沒有補充過維生素D所致。 只要正常進食, 合理搭配膳食, 孩子一般就不會發生微量元素缺乏。

3、靜脈血相對準確

目前, 基層醫院多採用指尖血和頭髮取樣的方法進行微量元素檢測。 針對頭髮檢測而言, 頭髮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頭髮清潔程度、發質、個體生長發育程度和環境污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不能很好地反映兒童微量元素狀況。

同樣, 通過在孩子手指上取一滴血, 檢測出其中微量元素的準確含量也存在缺陷,

Advertisiment
因為微量元素在人體中, 原本含量就極少, 僅僅靠幾滴血做出的檢測, 其結果會受到採取的標本量和孩子身體條件等客觀條件的影響。 就現有的方法來說, 如果家長確實存有疑慮, 可以到條件稍好的三甲醫院兒科進行靜脈抽血檢測, 這種方法相對而言要準確一些。

Advertisiment

4、微量元素不能濫補

面對鋪天蓋地的營養品廣告, 家長們往往會手足無措。 形形色色的補鈣、補鋅營養品對孩子的健康到底有沒有用?專家表示, 所有的微量元素, 在人體內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 盲目給孩子補微量元素可能會造成不良後果。

比如, 兒童因盲目補鐵造成體內含鐵量過多, 會使鐵、鋅、銅等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 從而降低機體免疫力, 並可能使血清中鐵離子濃度增高, 有導致小兒心肌受損的危險。 因此, 如果孩子有微量元素缺乏症或營養不良, 應及時上醫院, 在醫生的幫助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合理的膳食結構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想要孩子健康成長, 最好培養孩子不挑食的飲食習慣。

Advertisiment
以常見的缺鋅為例, 周望蜀說,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補鋅辦法是通過食物補鋅。 食物中以蝦皮、紫菜、魚粉等含鋅量高, 豬肝、芝麻、黃豆次之。

寶寶頭髮乾燥、膚色偏黃、體重有下降趨勢、腸胃經常出現問題……這些表現媽媽們可不能忽視, 因為這些表現就是寶寶身體的晴雨錶, 在告訴媽媽們現在BB們需要哪些營養。

1、身體變化:頭髮乾枯

如果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維生素C及鋅、鐵等微量元素, 頭髮會變得乾枯、發黃。 孩子們的頭髮一般會比較柔順, 如果覺得孩子頭發不夠柔順, 又有黃髮, 就要看看是否缺乏營養素, 特別是蛋白質。

營養小貼士:營養充足才能滋潤毛囊, 養出烏亮秀髮。 飲食上要保證充足的主食、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 每天至少吃3兩魚肉和瘦肉、1個雞蛋、半斤牛奶。

2、身體變化:消化功能差

如果孩子常出現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等腸道問題,那麼可能就是攝取膳食纖維不夠。膳食纖維,特別是可溶性纖維能延緩胃排空速度,從而增加飽腹感,讓小腸的營養吸收過程更充分。對於不愛吃蔬菜、水果的寶寶來說,這方面的營養素會比較缺乏。

營養小貼士:除了合理搭配飲食外,經常排便不暢的人應提高膳食纖維攝入量。可以選擇多吃全麥麵包、糙米、燕麥片等主食,柑橘、蘋果、鳳梨、香蕉等水果,捲心菜、芹菜、豌豆等蔬菜。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媽媽們可以將“蔬菜”藏起來,做成菜包、飯團,都是不錯的選擇。

3、身體變化:免疫力差

有的寶寶身子比較薄弱,甚至有三天兩頭就病一回的情況,這可讓媽媽非常擔心。孩子免疫力較低,可能是缺乏某類維生素,同時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降低人體免疫力。

營養小貼士: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可改善免疫系統。維生素E是免疫調節劑,可以從植物油、堅果、豆類和穀類中攝取。維生素C是免疫系統必需維生素,新鮮的蔬果是其重要來源。鋅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可多吃貝類、紅肉等。

4、身體變化:牙齦出血

如果寶寶出現牙齦出血,除了要檢查寶寶吃的食物是否過硬,寶寶吃飯的方式是否正確以外,還要看看日常飲食中是否缺乏了維生素C,因為牙齦出血有可能是由缺乏維生素C導致。

營養小貼士:孩子每日應該進食足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主要是果蔬,如辣椒、菠菜、番茄、橘、橙、酸棗等,所以每日最好能攝入1斤左右的蔬菜和2-3個水果。食物的烹調對於保留維生素C也有影響,蔬菜的烹調方法以熱炒和涼拌結合為好。

5、身體變化:嘴角乾裂

冬天尤其氣候乾燥,孩子容易出現嘴角乾裂,除了與氣候有關,還有可能是因為日常飲食中缺乏了維生素B1和煙酸。

營養小貼士:維生素B1在不同食物中含量差異很大。動物肝臟、雞蛋黃、奶類等含量較為豐富。同時,精加工的糧食會造成維生素B1的流失,因此主食應注意粗細搭配。而煙酸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特別是豬肝、雞肝等。

每天至少吃3兩魚肉和瘦肉、1個雞蛋、半斤牛奶。

2、身體變化:消化功能差

如果孩子常出現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等腸道問題,那麼可能就是攝取膳食纖維不夠。膳食纖維,特別是可溶性纖維能延緩胃排空速度,從而增加飽腹感,讓小腸的營養吸收過程更充分。對於不愛吃蔬菜、水果的寶寶來說,這方面的營養素會比較缺乏。

營養小貼士:除了合理搭配飲食外,經常排便不暢的人應提高膳食纖維攝入量。可以選擇多吃全麥麵包、糙米、燕麥片等主食,柑橘、蘋果、鳳梨、香蕉等水果,捲心菜、芹菜、豌豆等蔬菜。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媽媽們可以將“蔬菜”藏起來,做成菜包、飯團,都是不錯的選擇。

3、身體變化:免疫力差

有的寶寶身子比較薄弱,甚至有三天兩頭就病一回的情況,這可讓媽媽非常擔心。孩子免疫力較低,可能是缺乏某類維生素,同時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降低人體免疫力。

營養小貼士: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可改善免疫系統。維生素E是免疫調節劑,可以從植物油、堅果、豆類和穀類中攝取。維生素C是免疫系統必需維生素,新鮮的蔬果是其重要來源。鋅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可多吃貝類、紅肉等。

4、身體變化:牙齦出血

如果寶寶出現牙齦出血,除了要檢查寶寶吃的食物是否過硬,寶寶吃飯的方式是否正確以外,還要看看日常飲食中是否缺乏了維生素C,因為牙齦出血有可能是由缺乏維生素C導致。

營養小貼士:孩子每日應該進食足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主要是果蔬,如辣椒、菠菜、番茄、橘、橙、酸棗等,所以每日最好能攝入1斤左右的蔬菜和2-3個水果。食物的烹調對於保留維生素C也有影響,蔬菜的烹調方法以熱炒和涼拌結合為好。

5、身體變化:嘴角乾裂

冬天尤其氣候乾燥,孩子容易出現嘴角乾裂,除了與氣候有關,還有可能是因為日常飲食中缺乏了維生素B1和煙酸。

營養小貼士:維生素B1在不同食物中含量差異很大。動物肝臟、雞蛋黃、奶類等含量較為豐富。同時,精加工的糧食會造成維生素B1的流失,因此主食應注意粗細搭配。而煙酸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特別是豬肝、雞肝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