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Chess,H.1967)等人通過對大量兒童的追蹤研究, 發現有一些行為模式, 從出生開始一直貫穿到整個兒童時期。
他們據此提出劃分兒童氣質類型的9項指標:活動水準、生理機能的規律性、趨向或躲避性、對日常變化的適應性、反應閾限、反應強度、心境的品質、分心情況、注意的堅持性。
1.活動水準。 指在睡眠、進食、穿衣、遊戲等過程中身體活動的數量和速度的快慢。 例如, 有的寶寶睡覺時總是動來動去, 有的寶寶基本不移動。
2.生理機能的規律性。 指饑餓、睡眠和大小便等生理活動是否有規律, 時間是否相對固定, 數量是否相差不多。
Advertisiment
3.趨向或躲避性。 指接受新刺激的最初反應特點, 比如第一次見到陌生人是不怕生(趨向)還是哭鬧不止(躲避), 第一次吃新食物時是願意嘗試還是拒絕。 這種特點對兒童以後學習和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4.對日常變化的適應性。 指對新環境、新刺激的適應水準, 適應速度是快、中等還是慢, 適應新事物的過程如何, 與上述的“趨向或躲避性”的特點不同。
5.反應閾限。 指能夠引起注意或反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量。 反應閾限較低的寶寶比較敏感, 他們睡覺時周圍一定要很安靜、沒有燈光;尿布稍微濕了就會哭鬧不止。
Advertisiment
6.反應強度。 指表達情緒反應時的能量水準, 也就是哭或笑的聲音的高低。 對於同樣的刺激, 每個寶寶的反應強度都不相同。
7.心境的品質。 指愉快或不愉快情緒的一般量, 愉快和不愉快行為表現經常出現還是多變。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 寶寶的外在表情和他的內在體驗可能會有不一致的現象。
8.分心情況。 指注意力分散情況。 外界刺激對正在進行中的行為干擾的程度。
9.注意的堅持性。 指在有或沒有外界障礙時, 從事某種活動的穩定注意時間的長短。
根據上述指標, 研究者把兒童(主要是嬰兒)劃分為三種類型:
1.易帶的孩子, 約占75%。 他們的特點是:吃、睡等生理機能活動有規律, 節奏性強。 他們容易適應新環境,
Advertisiment
2.難帶的孩子, 約占10%。 其特點是, 日常的生理活動無規律, 進食時煩躁不安, 睡眠不規則。 經常哭鬧, 不易撫慰。 他們畏懼新刺激, 適應能力差。 他們的心情總是不好, 遊戲中也不愉快。 對於這類孩子, 成人需要花費較大的心血, 尋找一種合適的教養方式, 説明他努力適應周圍的環境。 由於成人的撫愛經常得不到正面回饋, 成人和孩子之間得關係往往不密切。
3.遲緩的孩子, 約占15%。 他們常常是安靜地退縮, 對新事物適應緩慢。 如果堅持和他積極地接觸, 他們會逐漸產生良好的反應。 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