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人吃肉都不胖,為啥你“喝水都長胖”?

虛胖竟是脾虛惹得禍?這是很多胖子沒有想到的問題。 專家指出, 一旦人體發生脾虛後, 就會導致體內水濕運化不暢, 水濕停留而出現腹瀉、便溏、水腫的狀況。 一般來說, 你是不是有脾虛的狀況, 可以從以下四個特點加以辨認。

數一數脾虛你占了幾條

1、清晨起床, 刷牙時發現舌頭上有齒痕。

脾與口唇有密切關係, 口唇能反映脾胃的功能, 如果唇色淡白, 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 舌苔白厚, 看起來滑而濕潤, 口淡口苦, 這說明體內有濕。

2、上廁所後, 發現大便粘在馬桶上。

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後可能會導致寒濕困脾,

Advertisiment
水濕不能正常被帶走, 寒濕向下注入大腸就會讓大便帶水濕, 變成軟而不成形的稀便, 或者粘在馬桶上。 3、食欲差, 吃一點就脹肚子。

雖然大多數人都出現過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的狀況, 可是脾虛的人這種問題更為嚴重, 吃得並不多, 飯後還常常有飽脹的感覺。

4、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 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

脾胃功能正常的人, 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及時地轉輸至肺和腎, 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 如果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 就可導致水液滯留, 導致身體水腫。

給身體“脫水”:一燥二溫三去濕

要解決虛胖, 減掉身體裡多餘的水分, 消除水腫, 就一定要先健脾益氣, 讓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保證體內水濕運化通暢。

Advertisiment
由於脾虛與水濕關係密切, 所以應結合具體症狀, 給予燥濕、化濕、滲濕之品, 以健脾祛濕。 常用的健脾理氣之品, 多數具有辛香味, 且具有發散、行氣之功的藥材, 比如砂仁、陳皮等, 適當配合理氣藥材, 以益氣健脾為主, 如山藥、薏米、大棗、扁豆等, 此時切不可濫用苦寒瀉下的藥材, 否則必然加重濕氣。

調理脾虛的基本方

四君子湯

人參(或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藥為主的古方劑。 益氣健脾, 適於脾虛諸證。

參苓白術散

藥方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 健脾補氣, 本方是治療脾虛濕盛證的常用方。

薏米蓮子粥

薏苡仁30克, 蓮子肉(去皮心)30克, 冰糖適量。 先煎薏苡仁, 再放入蓮子肉,

Advertisiment
等粥成後加入冰糖食用。 健脾祛濕, 是很好的藥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