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人多的時候, 家裡的那個娃仿佛感受到了快樂的氣氛, 變得異常興奮, 一不小心, 就做出些擾鄰妨友的囧事, 讓人哭笑不得的同時陷入了擔心——這不會就是傳說中的“熊孩子”吧?當自家寶寶出現“熊孩子”行徑時, 為人父母的該採取什麼方式來應對呢?
媽媽調查1.集體出遊時帶著孩子, 孩子盯著一個項目玩不肯離開, 這時你會?
0% 怕影響大家遊興, 強拽著孩子離開
39% 和孩子好好說, 要求他離開
57% 孩子愛玩很正常啊, 就滿足陪著他, 直到他想玩其他的
4% 覺得孩子真是不可理喻, 但沒辦法, 只能協商規定時間離開
Advertisiment
從選項可以看出, 現代父母的教養觀較偏重說理, 並很有意識地去“尊重”和“滿足”孩子的願望。
2.孩子喜歡的東西你不同意買, 孩子甚至賴在地上大哭嚎叫, 你會?
0% 許諾買其他
48% 不理他, 讓他哭完鬧完
43% 和他說理教育
9% 吼孩子, 拎起走人
不管父母基於什麼原因不給孩子買, 對孩子來說都是“未滿足”, 如何面對沒被滿足的孩子可是個大難題。
3.家裡來客人, 小傢伙有“人來瘋”現象, 你怎麼辦?
0% 不允許, 大人說話呢, 自己玩去
31% 拿出一堆玩具或其他物品, 轉移他的興趣
50% 讓他瘋, 開心地看著
19% 讓他瘋一會兒, 約定時間讓他離開
孩子難免有“人來瘋”的時候, 從媽媽的選擇來看, 關注孩子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耐心可嘉, 效果如何?
4.孩子在公共場合或人家家裡亂跑、亂爬,
Advertisiment
0% 真丟人呢, 打罵
0% 無所謂, 隨他去
31% 不允許, 教育孩子
69% 允許, 但規定範圍
在孩子眼中, 沒有規則可言;但在規則教育這部分, 父母的選擇高度一致——可以容忍, 但不可以“無度”。
你會造就“熊孩子”嗎?簡單的四道調查題, 從中折射出的是現代社會大部分父母對教育的潛在想法, 我們已逐步放棄了棍棒教育, 開始接受“尊重孩子”甚至是“向孩子學習”的觀念。 整個社會和教育界的主流引導, 也越來越讓父母意識到親子關係和諧的必要性。
與此同時帶來的是, 很多父母往往會在和孩子說“不”的問題上缺少度和邊界。 當家長沒有明確的邊界和約束之後, 帶給孩子的是迷茫, 孩子的重心會關注在獲得和滿足上,
Advertisiment
“尊重孩子”正受到越來越多父母的推崇。 但需要注意的是, 尊重和放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尊重的背後是愛和引導, 是瞭解孩子的需求, 是負責的配合;放縱則是對孩子的嬌慣和盲目溺愛, 是不確定的放棄教養。
誠然, 在孩子尚幼時, 無條件滿足體現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 能帶給孩子全然的安全感, 對他的成長非常有益。 但事實上, 在家庭教育中, 孩子的某些行為是不能縱容的,
Advertisiment
比如“集體出遊時帶著孩子, 孩子盯著一個項目玩不肯離開”, 若是遇到這樣的狀況, 父母可以允許孩子多玩一會兒, 但事先做個約定, 既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尊重, 又能讓集體出遊不受很大影響——不放縱, 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孩子集體行動意識和體會別人感受的能力。
童蒙養正, 杜絕“熊孩子”從自身做起教育問題往往是生理、心理、社會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反映。 孩子的教育折射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價值觀以及行為模式。 心理學證實, 父母正確的言行, 尤其是母親合理的言傳身教, 對杜絕熊孩子的行為形成,
Advertisiment
如何避免培養出一個“熊孩子”?建議父母除了言傳身教, 還要建立科學的育兒理念和方法。
1.做瞭解孩子的家長針對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特點和需要實施教養。
2.對孩子提出一定的行為規範要求孩子出現不當行為, 客觀向他說明(而不是恐嚇)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和後果, 培養孩子自我約束和規則要求的意識。
3.萌發孩子的規則意識計畫一項活動時就告知孩子時間空間等資訊, 正式實施前強調和提醒一些約定, 有了規則要儘量帶頭執行, 漸漸養成孩子對規則的認同和遵守習慣。
4.讓孩子有參與感比如去超市購物時讓他幫著選擇, 孩子的注意力會分散到決策和成就感上而不是簡單的佔有, 同時讓孩子覺得受到關注,孩子的任性自然得到緩解。
5.和孩子做約定比如外出可以買東西的件數、時間約定、金額約定,這些都可以讓孩子珍惜每一次的選擇。哪怕他選擇錯誤,也不要輕易心軟給予過多機會,孩子失敗的經驗是他下一次成功的開始。
6.堅持原則該說“不”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孩子會意識到父母、長輩、親屬、朋友也有自己的權利,他就會慢慢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培養通情達理的能力。
“熊孩子”本沒有錯,父母最大的難題是把握不住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又愛又恨。大多數父母一方面想確立孩子的行為規範,一方面又懷疑這些行為規範的可行性,最終無所適從。不幸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在孩子過分要求面前讓了步,在本該嚴厲拒絕的時候卻給了孩子多種選擇的自由。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出現,可行的步驟是理解孩子的正當需要,耐心傾聽他的感受,明確父母自身的價值觀,通過思考總結,為孩子度身定制一個合適他行為健康發展的規範,堅持有效實施,由此解決“熊孩子”的行為問題,降低各類衝突,養育出一個受人歡迎、身心健康、積極樂觀、有責任心、善於與人和環境相處、張弛有度的孩子。
同時讓孩子覺得受到關注,孩子的任性自然得到緩解。5.和孩子做約定比如外出可以買東西的件數、時間約定、金額約定,這些都可以讓孩子珍惜每一次的選擇。哪怕他選擇錯誤,也不要輕易心軟給予過多機會,孩子失敗的經驗是他下一次成功的開始。
6.堅持原則該說“不”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孩子會意識到父母、長輩、親屬、朋友也有自己的權利,他就會慢慢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培養通情達理的能力。
“熊孩子”本沒有錯,父母最大的難題是把握不住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又愛又恨。大多數父母一方面想確立孩子的行為規範,一方面又懷疑這些行為規範的可行性,最終無所適從。不幸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在孩子過分要求面前讓了步,在本該嚴厲拒絕的時候卻給了孩子多種選擇的自由。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出現,可行的步驟是理解孩子的正當需要,耐心傾聽他的感受,明確父母自身的價值觀,通過思考總結,為孩子度身定制一個合適他行為健康發展的規範,堅持有效實施,由此解決“熊孩子”的行為問題,降低各類衝突,養育出一個受人歡迎、身心健康、積極樂觀、有責任心、善於與人和環境相處、張弛有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