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做孩子的“預言機”

父母對孩子的看法、認知和評價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 往往會成為語言, 最終實現。 談到教育孩子的事, 經常感到家長對孩子的暗示作用之大。 良性的暗示有積極的意義, 但運用得當一定是在家長把握好暗示的度, 並且明瞭哪些該暗示、哪些只需付之一笑的基礎上。 負面暗示對孩子的傷害很有可能超出很多家長的預料, 很多時候家長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正在給孩子不良暗示, 比如當著孩子的面談論孩子“膽小”。

暗示是把雙刃劍

暗示就像一把“雙刃劍”, 它可以救治一個人, 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對孩子,

Advertisiment
我們要少評價, 不貼標籤, 多給他正向的積極的心理暗示。

大多家長對孩子的表揚和鼓勵都比較多, 甚至可能有些氾濫。 這種表揚或鼓勵本身就是一種暗示, 我們應該注意使用這種方式的相關情況, 注意使用的場合、力度。

比如, 當孩子畫某個動物特別像時, 我們要給予表揚和鼓勵, 但別太狠。 如果太過, 孩子可能會理解成畫畫就是要“畫得像”, 他會把能進全投放在“畫得像”這一技能的提高上, 而忽略畫畫本身。 同樣的道理, 當孩子畫得不像時, 如果你說“畫得什麼呀, 亂七八糟的”一當這個孩子沒有能力畫得像時, 他可能會放棄畫畫。 針對此事, 如果在鼓勵過程中向孩子傳遞他畫得比過去好的資訊, 並且具體說明哪些地方比過去好,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畫畫興趣的培養更有益。

不給孩子貼標籤

期待孩子有什麼改變, 就讓我們先做到像孩子已經成為我們期待的人那樣對待他。 改變的不是孩子, 是大人如何看待孩子的行為。

家庭成員統一對孩子的態度:多描述, 少評價

提問:婆婆照顧我家小姑娘, 有時她會當著孩子的面對旁人說:“她脾氣很大, 又霸道, 沒有保姆敢帶她……”我覺得這祥不應該, 又無可奈何。

乖乖網:我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鏡子, 其實家長也是孩子的鏡子。 當我們評價孩子壞, 脾氣大, 霸道, 沒人喜歡時, 孩子從我們這面鏡子看到的是一個自私、任性、孤僻的自己。 家庭成員最好統一態度對孩子:多描述, 少評價。 父母尤其要保持警覺性和學習力,

Advertisiment
積極與其他家庭成員溝通, 如果實在做不到, 甚至可以考慮換人帶娃。

不要以孩子現在的表現來預言他的未來

提問:小朋友淡定的性格急煞我這個老媽了!樂高課, 積木比別人搭得慢很多, 積木沒了不跟老師說。 玩具等被搶、遊樂場排隊被人插隊都無所謂, 他會不會以後長大沒有進取心呀?

乖乖網:性格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好壞是後天運用的結果, 重在楊長避短, 而不是刻意改變。 不要以現在孩子的表現去評價或預言他的未來, 也許僅僅是他還沒準備好。 不要強迫孩子男敢、活潑。 你越接納孩子本來的性格, 孩子越有勇氣、信心和力量。

交換也是負面喑示, 容易讓孩子把焦點集中在外在刺激上

提問:當孩子不配合時,

Advertisiment
向孩子提出交換條件是否恰當?比如設立規矩:只有不鬧不耍賴才能出去玩, 如果哭鬧了就馬上回家。

乖乖網:這是製造而不是解決問題。 拿條件交換首先意味著你對孩子缺乏信心和信任, 這就是負面心理暗示。 這種做法也容易讓孩子把焦點集中在外在條件的刺激上, 而馭代內在動力, 阻礙其對做事動機和目的的明晰。 多數情況下, 如果父母最終妥協, 那不如開始就接納。 少數必須拒絕的, 要溫和而堅定地拒絕。

少關注孩子的表現, 多關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提問:孩子的脾氣很倔, 越罵越糟糕, 我們在現場基本無法控制。 他發完脾氣後會主動回來與我們和好。 但如果再和他說道理, 他又不聽, 氣哼哼地走開, 不願意承認自己是錯的。

Advertisiment
而且孩子很急躁, 一旦急不可耐, 就會大呼小叫, 這可怎麼辦?

乖乖網:請不要如此負面評價孩子, 評價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暗示, 會成為頇言。 家長沒耐心了就冷暴力, 自己都做不到理智的表達, 如何要求孩子?建議少關注孩子的表現, 多關注孩子的感受、需求和行為動機。 教孩子認錯的最好方式是, 你自己錯了能向孩子道歉。

以最好的可能性來看孩子行為的動機

提問:孩子在上幼稚園中途給我打電話說肚子痛、頭痛, 我第一時間去接他, 並帶他去醫院看病。 醫生說沒什麼問題, 他回家也就正常了。 如果再出現這種情況我該怎麼辦呢?孩子是在說謊嗎?

乖乖網:以最好的可能性來看待孩子行為的動機。 你認為孩子是在說謊, 會逐漸變成他自己的評價和習慣。家長側面去現察,瞭解其他可能的原因並採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法,但不要指責孩子。

★家長分享:

遠離喜歡比較的家長

分享人:小蘭

我特別避諱別的家長或是老一輩的人,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如罵“傻瓜”、“蠢”之類的,或是有些家長特別喜歡拿自己孩子的優點去對比別人孩子的缺點。這樣的人,我都會儘量遠離。等孩子的內心足夠強大時,他會學會自己去面對。

培養孩子強大的心靈

分享人:聲聲

差異化教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一個暗示,對孩子甲可能是良好暗示,對孩子乙就可能是不良暗示。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強大的心靈,足以應對和化解來自父母和他人的(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不良暗示。

幼小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喑示的誤導

分享人:當豆豆離開豆莢

我前幾天聽見一媽媽親昵地調侃自己的兒子:“你說要多多吃飯快快長大,可是長大了要讀書,你又不喜歡讀書,怎麼辦呢? ”這小的孩子,就被媽媽如此武斷地評判他不愛讀書,可惜啊……家長輕率地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幼小的孩子很容易受到這些標籤的誤導,使那些暗示內容變成他們對自己認識的一部分。

家長的擔心會喑示和影響孩子的習慣

分享人:阿童木Jane

心理暗示真是恐怖,兒子上幼稚園的頭兩個星期,我怕他在幼稚園尿尿不好意思跟老師說而尿褲子,就每天放條備用的褲子在他的書包裡。結果他每天都會尿褲子?上週三開始我每天早上都告訴他今天沒給他帶備用褲子,有尿就跟老師說,結果他不再尿褲子了。

tips:

1.為什麼我們常常會成為孩子問題的製造者,而不是解決者,就因為我們過度關注孩子的行為,而無視孩子的內心感受和真實需求。

2.用心解讀孩子行為背後想表達的真實感受、需求和動機,不要總糾結于孩子的表現。

會逐漸變成他自己的評價和習慣。家長側面去現察,瞭解其他可能的原因並採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法,但不要指責孩子。

★家長分享:

遠離喜歡比較的家長

分享人:小蘭

我特別避諱別的家長或是老一輩的人,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如罵“傻瓜”、“蠢”之類的,或是有些家長特別喜歡拿自己孩子的優點去對比別人孩子的缺點。這樣的人,我都會儘量遠離。等孩子的內心足夠強大時,他會學會自己去面對。

培養孩子強大的心靈

分享人:聲聲

差異化教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一個暗示,對孩子甲可能是良好暗示,對孩子乙就可能是不良暗示。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強大的心靈,足以應對和化解來自父母和他人的(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不良暗示。

幼小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喑示的誤導

分享人:當豆豆離開豆莢

我前幾天聽見一媽媽親昵地調侃自己的兒子:“你說要多多吃飯快快長大,可是長大了要讀書,你又不喜歡讀書,怎麼辦呢? ”這小的孩子,就被媽媽如此武斷地評判他不愛讀書,可惜啊……家長輕率地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幼小的孩子很容易受到這些標籤的誤導,使那些暗示內容變成他們對自己認識的一部分。

家長的擔心會喑示和影響孩子的習慣

分享人:阿童木Jane

心理暗示真是恐怖,兒子上幼稚園的頭兩個星期,我怕他在幼稚園尿尿不好意思跟老師說而尿褲子,就每天放條備用的褲子在他的書包裡。結果他每天都會尿褲子?上週三開始我每天早上都告訴他今天沒給他帶備用褲子,有尿就跟老師說,結果他不再尿褲子了。

tips:

1.為什麼我們常常會成為孩子問題的製造者,而不是解決者,就因為我們過度關注孩子的行為,而無視孩子的內心感受和真實需求。

2.用心解讀孩子行為背後想表達的真實感受、需求和動機,不要總糾結于孩子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