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做讓孩子丟臉的媽媽

媽媽, 你就不能對人寬容些?你就不能放下架子全情投入?你就不能讓我吃虧一回輸一回?……媽媽, 別以為小孩子沒有自尊, 你這樣做, 太傷我自尊了!

場景1 穿高跟鞋參加親子運動會, 跑最後一名

貝貝媽媽是一間大廣告公司的經理, 每次送女兒來幼稚園都嫋嫋婷婷, 化著妝, 穿著閃亮的高跟鞋, 別的小女孩都說:“貝貝, 你媽媽是大美女。 ”貝貝也曾一臉驕傲。 可參加親子運動會的那天下午, 媽媽居然還穿著10公分的高跟鞋和邁不開腿的短裙, 姍姍來遲。 她一歪一歪地和貝貝參加綁腿跑;托球跑時顧得了壓著裙子防走☆禁☆光,

Advertisiment
就顧不了把乒乓球“粘”在球拍上……反正, 只要狼狽的媽媽一上場, 下面就是一片壓低了的竊笑聲, 貝貝氣得回家路上就朝媽媽發飆:“不曉得開運動會要穿球鞋長褲嗎?”媽媽辯解說:“我上午有重要的接待活動呀!

寶寶怒點

孩子是把親子運動會上媽媽的表現, 看作個人榮譽的一部分, 她心目中的完美媽媽, 既得是美女, 又能隨時放下美女的架子, 與孩子們翻滾追逐, 玩兒成一片。 而貝貝媽媽恰恰不願在任何場合犧牲一下高級白領的個人形象, 不願把自己當作平易近人的媽媽。 貝貝猛然意識到, 媽媽的與眾不同, 讓她成了其他小朋友及家長議論和笑話的目標。

怎麼辦

幼稚園下午開親子運動會, 上午還得以職業裝的形象出現在公司的媽媽們,

Advertisiment
為了孩子的自尊心, 也為了自己能玩兒得投入, 在包裡放上一雙球鞋和一身替換的運動服吧, 優質的運動裝一樣能搭配得很好看;萬一忘了換鞋, 那就不要端著架子, 快速地脫下高跟鞋和絲襪, 赤足來跑, 這可能比那些穿著新運動鞋的媽媽跑得還快呢。

場景2 對道過歉的孩子不依不饒, 索要賠償

陽陽的小姨從國外回來, 給陽陽帶了一件時髦的、可兩面穿的帽衫, 陽陽很喜歡, 到處跟別的小朋友炫耀。 興奮的陽陽也沒有留心坐在他後面的劉雨申一臉的羡慕嫉妒恨。 到了晚上, 媽媽發現帽衫上有水筆印, 仔細一看, 上面寫著歪歪扭扭五個字“陽陽大壞蛋”, “蛋”字還不會寫, 畫了個橢圓代替。

Advertisiment
媽媽氣壞了, 找老師偵查誰在搞破壞, 很快劉雨申就招了:“阿姨我錯了, 我道歉, 別告訴我媽媽好不好?”陽陽媽堅持要找對方家長照價賠償:“小小年紀就使這種壞, 不給他一點教訓還得了?”劉雨申媽媽一臉尷尬地賠了600塊錢, 陽陽拉媽媽的袖子:“媽媽, 劉雨申認了錯就好, 咱不能要人家這麼多錢。 ”媽媽收了錢說:“損壞東西照價賠償, 不是很應該嗎?”第二天, 陽陽回來哭喪著臉說:“都怪媽媽!現在好多小朋友都不跟我玩了, 說怕弄髒了我的衣服褲子。 ”媽媽氣得要找陽陽的同學去理論:“這個班上的小孩怎麼這樣是非不分?”陽陽哭著拖住媽媽:“媽媽你丟臉丟得還不夠?人家都說你是大財迷!你再這樣, 我在幼稚園就一個朋友也沒有了。
Advertisiment

寶寶怒點

陽陽意識到在幼稚園裡受孤立, 媽媽的不依不饒、斤斤計較, 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來, 劉雨申犯錯誤, 陽陽的顯擺也要負一定的責任。 但護犢心切的媽媽沒有看到這一點, 她一心要表現出“不能讓人覺得我家兒子好欺負”的強勢, 其實也是源自害怕兒子吃虧的心理, 但她卻沒有想到, 她在這件事上缺少寬容與忍讓, 反而讓兒子在人際交往中陷於孤立的位置。

怎麼辦

媽媽應當抓住這樣一個教育契機, 教育自家兒子:不要過分看重物質條件, 到處在別的小朋友面前炫耀, 要有志氣, 應當比誰在學習和團結友愛上更勝一籌。 也應當適當寬容犯錯的孩子, 可以把賠償款退回去, 讓對方媽媽去乾洗畫壞了的衣服,

Advertisiment
若是洗不掉, 也應當退讓一步, 幽他一默:“劉雨申呀, 這樣一來, 兩面穿的帽衫只能一面穿了, 不過, 我家陽陽說了, 他本來就喜歡深果綠的一面, 所以, 劉雨申媽媽你也不要再責怪兒子, 他吸取教訓就好了。 ”經此一段小波折, 兩個孩子成為好朋友也說不定, 何樂而不為?

場景3 親子作業“外包”做, 還得意洋洋

曉曉媽是個韓劇迷, 又是麻將迷, 但女兒在幼稚園, 老師經常佈置“親子作業”, 曉曉媽搭進了很多時間, 韓劇也看不完整了, 麻將更是三天兩頭打不成, 發了一陣子牢騷, 她終於發現“作業外包法”——像家庭相冊、家庭小報, 就拿去文印社做;豆芽不自己發, 到超市去買現成的、發得像一小塊綠毯的豌豆芽, “比自家發的還好看。 ”嫌自家做手工賀卡麻煩, 就到雜貨店裡去買手繪的手工賀卡。一開始,老師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總表揚曉曉,曉曉媽越發得意,跟別人家的媽媽面授機宜,正好曉曉的班主任老師進來,曉曉的小臉兒都羞愧地紅了。

寶寶怒點

曉曉突然意識到媽媽在弄虛做假!害得她所得的那些五角星,那些表揚,也是弄虛做假的成果!曉曉還意識到,在媽媽的心目中,與自己協同完成作業的時光,遠沒有韓劇和麻將重要,媽媽總是在敷衍和自己呆在一起的那些時光!

怎麼辦

很多媽媽都埋怨親子作業搭進了她們很多時間,卻沒有意識到,老師佈置這類作業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媽媽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在合作及啟發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加以鼓勵和培養;不少“親子作業”,如用照片做一棵紙上的親情樹,再如自做家庭小報,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深化家族觀念,強化親情意識,從而為親人間的血脈連絡自豪;很多手工作業更是打開了孩子的視野,鍛煉了他們的手腦配合,培養了他們的耐心和美學意識,認識到這一點,曉曉媽就應當明白,親子作業不應當成為負擔,而應當成為“與孩子在一起”的享受時光。

場景4 想讓哪個孩子跟你玩媽都做得到,你等著

因為搬家,涵涵這學期轉了一所幼稚園,初來乍到,新幼稚園裡的孩子對她既好奇又排斥,害得涵涵只好跟老師玩;但涵涵一做手工或一玩滑梯,人家就像圍觀大熊貓一樣圍觀她。看著女兒沒好友,涵涵媽著急上火,她暗中觀察哪些孩子最得老師喜愛,是班裡的核心分子,週一突然帶了很多進口巧克力和昂貴的玩具來,送給那些“小領袖”,讓他們帶著女兒玩。好麼,這樣一來,涵涵被五分之四的人孤立了——那些沒有得到禮物的孩子,覺得涵涵一家都是勢利眼,對涵涵沒了好感;而接受禮物的孩子,雖然允許涵涵進入他們的遊戲圈,但口氣、表情都帶點施捨的味道,好像在說:你這個沒本事的,交朋友還要媽媽出馬。涵涵很敏感,不肯再去幼稚園了。

寶寶怒點

涵涵意識到媽媽在幫倒忙,媽媽太要強,不能允許女兒缺好友,她的焦灼,不但增大了孩子的交友壓力,還在無意中剝奪了女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試探來挑選朋友的權力;她賄賂一小部分孩子,是給所有的孩子留下這樣的印象:涵涵沒有辦法通過自己的才幹和友善,來獲得真誠的友誼;也就是說,媽媽的介入,貶低了涵涵的交友能力。

怎麼辦

所有的幼教專家都不贊成用賄賂的方式幫孩子找朋友。涵涵作為中途來的插班生,一開始孩子們對她的圍觀與排斥都是正常的,這說明別的孩子也在觀察涵涵是否合適做朋友,媽媽應該有耐心,允許別的孩子慢慢接受涵涵。家長的強行介入、操之過急,只會妨礙孩子在寬鬆的心態下挑選投緣的朋友。另外媽媽也不應該干預孩子的交友原則,什麼“要交朋友就得找班長呀”“長得漂亮、學習好的才值得交朋友呀”,切不要將成人功利化的交友原則植入孩子的心田,你會發現,世故的孩子最終不會有高人氣和好口碑,也不會有純真的友誼。

就到雜貨店裡去買手繪的手工賀卡。一開始,老師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總表揚曉曉,曉曉媽越發得意,跟別人家的媽媽面授機宜,正好曉曉的班主任老師進來,曉曉的小臉兒都羞愧地紅了。

寶寶怒點

曉曉突然意識到媽媽在弄虛做假!害得她所得的那些五角星,那些表揚,也是弄虛做假的成果!曉曉還意識到,在媽媽的心目中,與自己協同完成作業的時光,遠沒有韓劇和麻將重要,媽媽總是在敷衍和自己呆在一起的那些時光!

怎麼辦

很多媽媽都埋怨親子作業搭進了她們很多時間,卻沒有意識到,老師佈置這類作業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媽媽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在合作及啟發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加以鼓勵和培養;不少“親子作業”,如用照片做一棵紙上的親情樹,再如自做家庭小報,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深化家族觀念,強化親情意識,從而為親人間的血脈連絡自豪;很多手工作業更是打開了孩子的視野,鍛煉了他們的手腦配合,培養了他們的耐心和美學意識,認識到這一點,曉曉媽就應當明白,親子作業不應當成為負擔,而應當成為“與孩子在一起”的享受時光。

場景4 想讓哪個孩子跟你玩媽都做得到,你等著

因為搬家,涵涵這學期轉了一所幼稚園,初來乍到,新幼稚園裡的孩子對她既好奇又排斥,害得涵涵只好跟老師玩;但涵涵一做手工或一玩滑梯,人家就像圍觀大熊貓一樣圍觀她。看著女兒沒好友,涵涵媽著急上火,她暗中觀察哪些孩子最得老師喜愛,是班裡的核心分子,週一突然帶了很多進口巧克力和昂貴的玩具來,送給那些“小領袖”,讓他們帶著女兒玩。好麼,這樣一來,涵涵被五分之四的人孤立了——那些沒有得到禮物的孩子,覺得涵涵一家都是勢利眼,對涵涵沒了好感;而接受禮物的孩子,雖然允許涵涵進入他們的遊戲圈,但口氣、表情都帶點施捨的味道,好像在說:你這個沒本事的,交朋友還要媽媽出馬。涵涵很敏感,不肯再去幼稚園了。

寶寶怒點

涵涵意識到媽媽在幫倒忙,媽媽太要強,不能允許女兒缺好友,她的焦灼,不但增大了孩子的交友壓力,還在無意中剝奪了女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試探來挑選朋友的權力;她賄賂一小部分孩子,是給所有的孩子留下這樣的印象:涵涵沒有辦法通過自己的才幹和友善,來獲得真誠的友誼;也就是說,媽媽的介入,貶低了涵涵的交友能力。

怎麼辦

所有的幼教專家都不贊成用賄賂的方式幫孩子找朋友。涵涵作為中途來的插班生,一開始孩子們對她的圍觀與排斥都是正常的,這說明別的孩子也在觀察涵涵是否合適做朋友,媽媽應該有耐心,允許別的孩子慢慢接受涵涵。家長的強行介入、操之過急,只會妨礙孩子在寬鬆的心態下挑選投緣的朋友。另外媽媽也不應該干預孩子的交友原則,什麼“要交朋友就得找班長呀”“長得漂亮、學習好的才值得交朋友呀”,切不要將成人功利化的交友原則植入孩子的心田,你會發現,世故的孩子最終不會有高人氣和好口碑,也不會有純真的友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