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 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 大人常常半引導、半強迫的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人打招呼。
Advertisiment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 總還順著大人, 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 」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 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 一邊鉤著眼睛看我, 不說就是不說。 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 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 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 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 你一定記得, 你的嬰兒在五個月大前, 任誰抱都可以。 但在六個月大前後, 突然間, 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 好像看誰都不順眼, 誰抱他, 他就扭頭大哭。 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 來形容這個現象。雖然這個焦慮, 會在一歲半後, 逐漸淡化, 但隨著年紀漸長, 在面對陌生人的那一刹那,
Advertisiment
對於寶寶來說,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預熱的過程。
Advertisiment
當媽媽要求寶寶跟陌生叔叔打招呼的時候, 寶寶首先想到的會是:“我從來都沒見過這個人, 陌生、不熟悉……”而並不能馬上反應到“打招呼”這個具體的行為。 尤其對於處於“認生”階段的寶寶, 或是“正在學說話”的寶寶, 來自心理和語言部分的準備時間就更長。
因此, 往往會出現, 媽媽要求寶寶打招呼時, 寶寶沒有及時完成, 等媽媽和對方結束短暫寒暄, 對方都已經離開了, 寶寶才忽然說“叔叔好”。 這時候, 媽媽一定不要批評寶寶, 說例如“叔叔都走了, 人家在時你不說, 現在說有什麼用”之類的話。 要理解和肯定寶寶的努力,
可以說:“寶寶說得真好, 可惜叔叔走了沒有聽到, 下次我們可以試著早點說, 這樣叔叔就能聽到了。 ”
Advertisiment
媽媽可以給予示範和提醒, 但一定不要強迫寶寶打招呼。
對於剛剛學習語言的小寶寶來說, 父母的示範作用非常重要。 寶寶的一切行為都來自於模仿。 媽媽每次跟別人打招呼的方式和語言, 寶寶看在眼裡都是一種積累。 寶寶不是做媽媽說的, 而是做媽媽做的。
Advertisiment
也可以在見到陌生人時, 提醒寶寶打招呼, 比如“寶寶, 給叔叔打個招呼吧!”但是, 不要期待寶寶在你的提醒後就做出具體行為, 只是單純的提醒而已。
如果不選擇提醒的方式, 媽媽也可以假扮寶寶的身份, 以寶寶的語氣跟陌生人打招呼。 比如“寶寶, 我們跟叔叔打招呼啦, 我們問叔叔好!”總之, 父母可以給予示範和提醒, 但一定不要強迫寶寶打招呼。
媽媽不要把“不打招呼”和“不禮貌”畫上等號。
成人會認為跟人打招呼是禮貌的表現, 把“不打招呼”和“不禮貌”畫上等號。 事實上, 寶寶不打招呼並不一定是刻意拒絕, 也絕不是有意識地要“不禮貌”,而很可能是特定成長發育階段的表現。因此,媽媽一定不要因為寶寶不打招呼就給他扣上“不懂禮貌”、“沒有教養”、“不乖”的大帽子,也沒有必要因為寶寶不打招呼而感到自己很丟臉。
也絕不是有意識地要“不禮貌”,而很可能是特定成長發育階段的表現。因此,媽媽一定不要因為寶寶不打招呼就給他扣上“不懂禮貌”、“沒有教養”、“不乖”的大帽子,也沒有必要因為寶寶不打招呼而感到自己很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