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再用所謂的禮貌,來坑你的孩子!

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正在專注地玩, 家裡忽然來了客人, 為表示對客人的歡迎, 爸爸媽媽會趕緊把孩子吆喝過來, 讓孩子向客人問好, “快, 叫叔叔阿姨, 跟阿姨打個招呼。 ”孩子要是不搭理, 氣氛會有點尷尬。 但是沒關係, 當家長的隨口一句“這孩子, 真沒禮貌, 回頭得好好教教”便能輕鬆解圍了, 來訪者也會客客氣氣地說:“沒事, 孩子還小都這樣……”這話說得一套一套的, 好像很有道理一樣, 但是大人們, 你們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1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記得有一次, 家裡來了很多親戚朋友, 大部分都是朵朵不認識的,
Advertisiment
有些親戚還給朵朵帶了禮物, 其中有朵朵喜歡的芭比娃娃。 朵朵的爺爺一時興奮, 硬是拉著朵朵出來跟大家打招呼, 朵朵抿著嘴, 就是不說話, 這時爺爺笑嘻嘻地開了個玩笑:“朵朵不問人, 沒禮貌, 玩具不送給你了!”結果朵朵小嘴一噘, 說:“我才不要!”然後就跑回房間了。 此後那個玩具一直都束之高閣, 朵朵碰都沒碰過。
實際上, 朵朵並不是沒有禮貌。 如果是她熟悉的朋友, 每次見面她都會奔跑過去迎接, 有時候甚至會給朋友一個大大的熊抱, 大膽表白:“你最近去哪兒啦?好久沒見你, 我都想死你了!”因此, 給孩子貼上“沒禮貌”這個標籤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孩子的心理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更敏感一些, 我們在客人面前數落孩子,
Advertisiment
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難道我們就很懂什麼叫禮貌嗎?

2孩子不打招呼背後的原因1)害羞焦慮孩子遇到陌生人, 或處於自己陌生的環境中時, 會本能地表現出畏怯和害羞。 有些孩子天生比較活潑, 在陌生的客人面前會很放得開, 但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個性都不一樣, 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做到大膽嘴甜。 請把孩子的害羞當回事, 如果她害怕地躲到你的背後, 不要強拉著她站在眾人面前。

2)不喜歡孩子不願意親近一個人, 理由通常很純粹, 僅僅是因為不喜歡而已。 如“這個人的鬍子好可怕”、“她看起來很嚴肅”或“他好像一點都不喜歡我”。 逼著孩子去跟他不喜歡的人打招呼, 孩子的內心不僅會很抗拒, 同時會因父母不理解自己而感到無助。
Advertisiment

3)不理解打招呼的意義在哪如果我們不喜歡一個人, 但礙於情面等原因, 我們會硬著頭皮, 笑嘻嘻地跟這個人同桌吃飯, 互留聯繫方式, 完了以後跟別的朋友吐槽:“哎, 我那天遇到一個奇葩”……但孩子不能理解這種交際的意義是什麼, 明明就不喜歡, 為什麼還要勉強自己?或許在這一點上, 我們要反過來學學孩子。
3別再用所謂的禮貌, 來坑你的孩子除了逼孩子打招呼, 我們還會通過各種形式, 來逼自己的孩子講禮貌, 例如“你是姐姐, 要讓著弟弟妹妹”, “幫阿姨倒杯茶, 你最乖了!”甚至一邊恭維別人的孩子, 一邊要求自己的孩子有樣學樣“你看XX哥哥多懂事, 你要向他學習”……
我們常常自戀地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Advertisiment
不僅可以將客人捧得很高, 還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 如果孩子表現不好, 我們會給孩子一句評價“真沒禮貌”;如果孩子表現好, 我們便會稱讚孩子“真棒”、“真乖”、“懂事”、“聽話”……我們不斷地在孩子面前輸入自己的價值觀, 孩子以後便慢慢學會了討好和迎合你。 慢慢地, 只要是別人覺得很棒的行為, 孩子都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而不考慮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磨滅孩子的本性其實很簡單, 不斷給孩子貼標籤就是了。
4這樣教育, 孩子會變得任性、不懂禮貌嗎?或許有的媽媽會感到困惑了, 這樣教育, 孩子會成為一個任性、不懂禮貌的人嗎?
孩子處於性格塑造期, 很多東西的確需要我們引導, 孩子才能理解並且學會。 但我從來不認為在眾人面前教育(實際是數落)孩子,
Advertisiment
會有多少積極正面的效果, 並且相比起口頭教育, 以身作則的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如果你希望孩子學會跟人打招呼, 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等方式, 讓孩子知道這是一種禮貌的行為, 而不是在見到客人的時候, 才來指責孩子不懂禮貌。 並且, 如果孩子不喜歡跟某個人打招呼, 那就不要強迫了, 比起一句違心的“叔叔阿姨好”, 讓孩子慢慢熟悉這個人, 自熱而然地建立起他們之間的關係, 這不是更有意義嗎?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會講禮貌、懂禮儀, 這一點並沒有錯, 但前提是我們要理解孩子不打招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慢慢引導孩子,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不講禮貌”的標籤。 一個受到爸爸媽媽尊重的孩子,自然也會懂得尊重別人。 一個受到爸爸媽媽尊重的孩子,自然也會懂得尊重別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