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剝奪孩子體驗人生的權利

13歲的女孩朵朵, 剛上初中。 她 “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地上了兩個多月的課, 就再也不肯不到學校去了。 爸爸媽媽看著別的孩子背著書包上學, 享受單純快樂的校園時光, 很為朵朵著急, 但又無計可施。

朵朵的媽媽是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 當年以一分之差沒考上理想的大學, 只上了一所師範學校。 她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所以, 對於朵朵的養育問題只有她說了算, 甚至朵朵爸爸也不能插手。 朵朵成了溫室裡的花朵, 風吹不得雨打不得, 體溫稍微高一點就往醫院跑。 朵朵也是一天到晚粘著媽媽,

Advertisiment
誰也不跟, 甚至直到現在, 她睡覺也不肯離開媽媽。

朵朵上幼稚園和小學都是幾經周折。 朵朵特別怕媽媽離開, 害怕獨處, 沒有媽媽陪就大哭大鬧, 一說去幼稚園、去學校就肚子疼、頭疼、噁心要吐, 好不容易送到幼稚園就又哭又叫發脾氣, 起先媽媽是通過買各種好吃的好玩的來哄孩子, 日子久了朵朵反而變本加厲會跟媽媽要東西、講條件。 只要朵朵肯好好去上幼稚園, 媽媽都是有求必應。

上中學後, 學習壓力增大, 朵朵的情緒更不穩定, 開始拒絕上學, 媽媽百般勸說無用才來求助心理醫生。

臨床診斷:對媽媽過度依賴產生學校恐怖症

經過交流, 發現朵朵的情況由以下幾個原因引起。

其一, 朵朵個性脆弱又過份依賴,

Advertisiment
在精神生活及學習上都不能自立。 早上需要媽媽叫才能起床, 和媽媽一直在一張床上睡覺。 每天由媽媽陪著寫作業, 書包也由媽媽整理。 在小學時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告訴老師, 弄得老師也很無奈。

其二, 成績不理想, 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 上初一後, 功課多, 壓力大;媽媽正巧調到了另一所離家較遠的學校, 一周回家一次。 朵朵與爸爸生活在一起, 沒有媽媽陪伴寫作業完全不能適應, 成績一落千丈。

其三, 學校受挫, 產生緊張焦慮情緒, 喜歡逃避在家。 每到星期一早上就肚子疼, 或頭痛乏力, 起先爸爸媽媽帶她去醫院, 然後休息兩天再回學校。 回學校後不敢正眼看老師, 回答問題時口吃。 之後便一周、兩周的時間不上學,

Advertisiment
功課越落越多。 當父母強烈要求她上學時, 她就大聲哭鬧, 發脾氣摔東西。 直至最近這一次, 朵朵揚言父母再讓她去上學, 她就自殺。 朵朵媽媽說, 只要不提上學, 她就一切都正常。

由此我斷定朵朵的症狀是學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 這種症狀的具體表現為, 有翹課傾向, 但學習成績中等以上, 其傷人毀物是由情緒不穩定、焦慮恐懼導致的。 學校恐怖症是兒童對學校特定環境異常恐懼並強烈的拒絕上學的一種情緒障礙, 是恐怖症中的一種特殊類型。 發病有三個高峰年齡:5-7歲, 分離性焦慮;11-12歲, 升入中學要適應壓力;13-15歲, 青春期焦慮。

專家建議:給孩子體驗人生的權利

由母子一體到孩子降生, 由把母親的乳☆禁☆房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到兩個反抗期與母親漸行漸遠,

Advertisiment
再到離家住校, 結婚組成自己的小家, 媽媽的家變成了原生家庭。 在這個過程中, 母親和孩子都是幾經掙扎。 這其中, 當母親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時, 便又多了幾分掙扎。 而學校恐怖症正是母子關係掙扎中的一個典型寫照。

從精神和感情上關懷孩子

大多數情況下, 爸爸媽媽會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孩子, 而無視孩子精神和感情上的需要。 當孩子“鬧”的時候, 家長通常嫌麻煩, 用滿足孩子的某個物質要求的辦法而讓孩子安靜下來。 朵朵的媽媽用的正是這個辦法, 直到有一天朵朵被“寵壞”。 所以當物質要求難以滿足朵朵時, 媽媽便手足無措了。 而正確的方法則是在精神和感情上滿足孩子,

Advertisiment
幫助朵朵擺脫恐懼。

我接觸過一位媽媽, 當她的孩子巧兒不願意上幼稚園時, 巧兒媽媽總是耐心詢問巧兒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以便能對症下藥。 比如巧兒說同班的西西不理自己了。 這類事情對於大人來說可能完全不是事, 但對巧兒來說可能就比較嚴重。 媽媽的做法是陪巧兒去遊樂園一類小朋友多的環境, 帶著巧兒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看到媽媽充滿信心、興致勃勃的樣子, 巧兒從媽媽的行為中得到鼓勵。 果然, 巧兒再也沒有說過不去幼稚園的話, 因為她有了很多好朋友。

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

母親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導致孩子在學習及人際交往中出現緊張、焦慮, 直至產生學校恐怖症的案例是比較常見的。 本文案例中的朵朵也是受了媽媽“大學夢”的影響,才漸漸產生了對上學的恐懼。

我也曾經接觸過一位靜靜媽媽,她是一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她為女兒制定了一個博士後的夢想。沒想到女兒到了青春期喜歡上了唱歌,且一發不可收拾。當媽媽把女兒的一箱碟片砸碎後,女兒就以不去上學來報復媽媽。

其實媽媽可以暫時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永遠控制不了孩子的心理,她會更加反感家長,想方設法遠離家長的控制,她只會選擇逃離。我建議靜靜媽媽改變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生活的情況下鼓勵靜靜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地事情,並且在靜靜取得一些小成績的時候給予讚賞,對女兒說:“媽媽為你感到驕傲”。同時,媽媽可以與靜靜一起作出承諾,制訂有效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時間表,並要求孩子按照計畫進行,如果沒有兌現諾言,可以在計畫中增加一些懲罰性的內容,比如把碟片暫時由媽媽管理。後來,靜靜媽媽對我說,現在靜靜成績很好,母女倆相處的也很愉快。

有人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來體驗人生的。媽媽生了孩子,就要給他體驗人生的權利,而不能彼此互相取代。這裡我們祝願天下所有的媽媽和孩子能幸福快樂!

本文案例中的朵朵也是受了媽媽“大學夢”的影響,才漸漸產生了對上學的恐懼。

我也曾經接觸過一位靜靜媽媽,她是一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她為女兒制定了一個博士後的夢想。沒想到女兒到了青春期喜歡上了唱歌,且一發不可收拾。當媽媽把女兒的一箱碟片砸碎後,女兒就以不去上學來報復媽媽。

其實媽媽可以暫時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永遠控制不了孩子的心理,她會更加反感家長,想方設法遠離家長的控制,她只會選擇逃離。我建議靜靜媽媽改變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生活的情況下鼓勵靜靜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地事情,並且在靜靜取得一些小成績的時候給予讚賞,對女兒說:“媽媽為你感到驕傲”。同時,媽媽可以與靜靜一起作出承諾,制訂有效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時間表,並要求孩子按照計畫進行,如果沒有兌現諾言,可以在計畫中增加一些懲罰性的內容,比如把碟片暫時由媽媽管理。後來,靜靜媽媽對我說,現在靜靜成績很好,母女倆相處的也很愉快。

有人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來體驗人生的。媽媽生了孩子,就要給他體驗人生的權利,而不能彼此互相取代。這裡我們祝願天下所有的媽媽和孩子能幸福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