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害怕跟孩子談錢,不然你會毀了他

很多父母都覺得, 孩子小, 最好別讓他接觸金錢。 但孩子在2-3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對金錢有意識了, 也許他們不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但他們知道錢可以買到任何他們喜歡的東西, 比如超市里的霜淇淋、玩具汽車又或者是最新的手機。

而且, 你不教, 他們也很快會從別人那裡知道“有錢”是什麼:同學上學放學都有小車接送, 同學家裡給買了一套變形金剛玩具, 同學身上的一件衣服上千元……然後他們就會問:“我們家有錢嗎?為什麼別人家比我們家有錢?”

有個小朋友家裡換了新車, 他就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換車了?是不是因為我們家有錢了?”對於孩子的提問,

Advertisiment
媽媽很糾結, 她最後這樣告訴孩子:“我們家沒有錢, 我們家很窮, 換新車是因為爸爸工作需要。 為了買車, 我們家還跟別人借了一大筆錢呢。 ”

實際情況並不是媽媽所說的那樣, 媽媽這樣說, 一來是擔心孩子會在同學面前炫富, 產生攀比心理;二來是擔心孩子知道“家裡有錢”, 會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壞習慣。

在對孩子的金錢教育上, 很多家長都會採取這樣的方式來“蒙蔽”孩子, 在孩子面前哭窮。 這種做法其實不是很好, 適度的“哭窮”可以讓孩子有前進的動力, 但過度強調窮、強調節儉, 卻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一種拜金心理——吝嗇。

一位媽媽平時很節儉, 從不買華而不實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在她生日的這天, 兒子想到媽媽從來沒有收到過花, 於是就拿了自己的零用錢給媽媽買了幾朵康乃馨, 想給媽媽一個驚喜。 當兒子滿心歡喜地把花送給媽媽時, 沒想到媽媽卻拉下臉:“你花錢買東西怎麼不提前跟我們說呢?而且花朵擺幾天就枯萎了, 多不實惠, 花著冤枉錢, 不如買點別的。 ”

過分強調節儉, 等於讓孩子學會把錢奉為聖物, 形成對金錢的不安感, 不小心就成了個守財奴了。 還有的家長直接跟孩子說:“我們家窮, 只要你好好努力, 以後就能賺大錢了。 ”萬一孩子反問:“那我們家現在窮是因為你小時候沒有好好努力嗎?”這就尷尬了。

不裝窮, 不擺闊, 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

錢不是個壞東西, 我們不能避諱跟孩子談錢,

Advertisiment
但也不能用錯誤的方式跟孩子談錢, 而應該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財商教育。

美國兒童的理財教育目標是, 3-6歲的孩子能夠分辨紙幣和硬幣, 知道錢是怎麼來的;7-12歲的孩子能夠看價格標籤、比較價格, 知道通過工作賺錢, 還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財手段, 比如把錢存起來、計畫消費以及記帳等。

當孩子瞭解金錢的基本概念後, 我們可以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 比如讓他接觸家庭資金是怎麼運作的,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財務決策中來;還可以讓孩子瞭解父母的工作過程, 告訴他正因為爸媽有工作才有錢可以買那麼多東西。 等到孩子長大一點, 給他在銀行開個帳戶, 讓他把自己的零花錢壓歲錢存進去, 開始學習理財。 這種體驗能夠讓孩子直觀地瞭解財富和金錢觀念,

Advertisiment
比起說教有用多了。

財商教育的另一個重點是教會孩子如何科學合理地消費。 父母擔心孩子亂花錢, 其實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好的消費觀念。 我們給孩子零花錢的同時, 還要教會他們判斷哪些消費是“需要的”, 哪些消費是“想要的”。 如果孩子能夠正確區分這兩個概念, 合理計畫消費, 父母就不需要擔心他們亂花錢了。

在家庭財商教育中, 我們既要告訴孩子金錢很重要, 能夠交換取很多東西, 也要告訴孩子, 有些東西是用再多的金錢也換不來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