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對雙胞胎“一視同仁”?!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標記, 或性格、或興趣、或能力、或氣質……總之, 希望自己被別人記住、認可、尊重, 僅僅是因為自己, 與他人無關。

在家庭教育中, 雙胞胎是比較特殊的存在, 他們容貌相似, 到哪裡都能迅速奪人眼球。 很多父母會特地給雙胞胎孩子取相近的名字, 給他們買相同的衣服, 留相同的髮型, 甚至還會讓他們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學習。 在把兩個孩子介紹給親朋好友時, 也會特意突出他們雙胞胎的特性, 甚至會開起“猜猜哪個是哥哥, 哪個是弟弟”的玩笑。 大人們不亦樂乎, 卻不曾想這早已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造成了壓力,

Advertisiment
形成了負擔。

我也曾經接觸過不少雙胞胎的孩子, 但大多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曾經有一對雙胞胎兒子的家長想讓孩子參加“阿湧叔叔表達訓練”, 但提出的要求是兩個孩子必須在一個訓練隊, 理由是弟弟從小黏著哥哥, 離開他會不習慣。 我看著一旁動不動就戳戳、碰碰哥哥的弟弟, 以及一臉不耐煩的哥哥, 詢問了兩個孩子的意見:“你想和哥哥/弟弟同班嗎?”

“不想, 他煩死了!”哥哥斬釘截鐵地說。

聽到哥哥這麼說, 弟弟低下了頭, 默不作聲。

我看到兩兄弟這副模樣, 心下便明白了幾分。 無論父親怎麼說, 我都堅持將兩個孩子分在不同的班級。

起初, 弟弟動不動就想去找哥哥, 總是拉著輔導員詢問哥哥的情況,

Advertisiment
情緒化比較嚴重。 而另一頭的哥哥似乎很快就適應了新環境, 進步比較快, 原本冷酷的臉上也漸漸露出了笑容。

一次月考過後, 他們的媽媽又來找我, 憂心忡忡地說小兒子考得不好, 問我怎麼辦。

“大兒子呢?”

“呃……他, 他考得挺好, 進步很大。 ”媽媽一愣, 才回答。

“他進步了幾分?”

“不記得了。 ”

“你為什麼只關注小兒子考得好不好, 而絲毫沒有提起大兒子的情況呢?”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有其獨特性, 不要有意將他們趨同。 據研究表明, 很多雙胞胎的孩子往往性格不一, 而父母同等的對待常常會讓他們很苦惱。 在生活中常常能聽到這樣的抱怨:“我討厭爸爸總是讓我學習哥哥的開朗, 我就喜歡安安靜靜地看書!”“我厭煩媽媽總讓我帶著弟弟,

Advertisiment
我一點私人時間都沒有!”……這些牢騷正是反映了在孩子心裡, 極為渴望被當作獨立個體來看待, 尤其是外貌相近的雙胞胎。 沒有誰希望自己被人記住、被人認可, 僅僅是因為長相與另一個人相似;也沒有誰希望自己被別人誤認為是另一個長相與自己相似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標記, 或性格、或興趣、或能力、或氣質……總之, 希望自己被別人記住、認可、尊重, 僅僅是因為自己, 與他人無關。

後來在和兩個孩子的交談中得知, 哥哥一直覺得爸爸媽媽偏向弟弟, 要求他什麼都讓著弟弟, 順著弟弟, 他覺得很不開心。

“原來我和弟弟關係還不錯, 可是每次出門, 媽媽都是先跟別人介紹弟弟。 我一開始成績也不錯,

Advertisiment
可是每次告訴媽媽, 她都沒什麼反應, 只是讓我去教弟弟, 因為他有很多題不會, 我就覺得考得好一點意思都沒有, 還加重了我的負擔, 我就索性不好好聽課了。 ”

而看似黏著哥哥的弟弟, 心裡也有心結。

“我覺得哥哥什麼都比我好, 我很怕比他差, 因為在班上大家會拿我跟他比。 我不敢跟他一起, 可是又喜歡黏著他, 從小到大, 媽媽都讓我跟著他, 習慣了。 ”

後來, 我把兩個孩子的想法告訴了他們的父母, 建議他們對孩子平等對待, 不要偏向哪一方。 孩子沒辦法決定自己的出生順序, 但是父母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同樣的重視和關懷。

“憑什麼我早出來幾分鐘就要承擔這麼多, 早知道讓我晚出來幾分鐘不就行了嗎?這也太不公平了!”相信這是很多雙胞胎中年長的孩子會發出的感慨,

Advertisiment
也正是因為種種的“不公平”, 他們會遷怒於命運, 也會遷怒于自己的雙胞胎弟弟(妹妹)。 這是導致兩個孩子產生隔閡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究其根本, 都是由於大人們處理不當導致的, 所以成年人, 尤其是父母, 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應該注意, 不能給他們營造這樣的生長環境, 也不能給他們此類的心理暗示, 要讓他們在相對公平、平等的環境下成長。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來說, 更會因為這幾分鐘而萌生一種極為奇怪的優越感, 他(她)會認為哥哥(姐姐)照顧他(她)、疼惜他(她)是應該的。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 他(她)會變得越來越沒有擔當、沒有責任心, 變得喜歡依賴。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不應該在別人的庇佑或是陰影下進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能夠、也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去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很多人會覺得雙胞胎長得像、生活在一起,性情必然相近,其實不然。不少雙胞胎的孩子性格大相徑庭,老大活潑好動,老二就可能沉默寡言;或是老大靦腆含蓄,老二能言善辯。不僅性格如此,可能連生活習慣、學習成績、各方面的能力都不一樣,甚至呈現兩個極端。比如哥哥的成績特別好,在學校裡很受歡迎,而弟弟比較一般,這時候父母往往會對弟弟說:“你多向哥哥學學!”也有可能會讓哥哥多幫著弟弟,總之都是把希望寄託在“近朱者赤”上,企圖用自己的一套標準來同時培養兩個孩子,讓他們長成自己眼中的“人才”。

兩個孩子性格相異是很常見的,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好處和優勢,不要刻意去改變孩子的性格,硬是把他變成另一個人。這不僅會毀了孩子原本的優秀,更是沒有辦法給他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智慧的教育方式不是揠苗助長,而是根據他的成長規律給予相應的輔助,讓他在對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不少父母可能出於讓兩個孩子增進感情、互相影響、互相幫助等原因,會把兩個孩子安排在一間臥室,共用書桌、書櫃等,買東西也是雙份一模一樣地買。生怕買了老大喜愛的東西不給老二買,就會冷落老二。其實不然,我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

有一對雙胞胎,老大愛吃蛋糕,老二愛吃麵包。有一天媽媽路過麵包店想起老二愛吃,就買了,又想到老大,就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帶了回去。結果老大老二都鬧了彆扭,因為老大覺得自己愛吃的是蛋糕,可是媽媽並沒有買蛋糕,說明媽媽不關心自己,給自己買是出於愧疚或是可憐;而老二也不領情,因為他絲毫沒有感受到媽媽是特意買了他愛吃的,而是出於習慣買了雙份的麵包。

這位媽媽一臉苦惱地告訴我,兩個孩子太鬧心了,一片好意反而鬧出了矛盾,以後她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笑著給她支招:“以後啊,你就給老大買蛋糕、給老二買麵包,或是索性買其他的兩個孩子都能接受的東西,讓他們都能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想對孩子表達愛,就要用孩子能夠理解、願意接受的方式來。”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切不可因為是雙胞胎就圖省事,讓兩個孩子心理失衡。即便有類似情況也要與孩子解釋,不要讓他們陷入自己無端的猜想中。

不少影視文學作品都以雙胞胎為題材,綜觀這些作品,不難發現,雙胞胎並不會因容貌相似而天生格外親密,兩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與他們後天的生長環境以及所受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所以,雙胞胎的家長們,你們要多上心哦!

後言

雙胞胎並不是多麼奇特的存在,他們只是外形有些相似的兩個人,僅此而已。在家庭教育中,兩人性格不同、狀態不同、行為習慣都不盡相同,怎麼能夠為了圖省事就混為一談呢?兩個孩子一旦在同一處地方學習,就會不自覺受到對方的影響,外界對他們的關注也會多起來,而這種關注並不來源於這兩個孩子本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關注”會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困擾。因而要時刻關注他們微妙的心理。處理他們在生活、學習上遇到的難題時,更需要因人而異、對症下藥。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不應該在別人的庇佑或是陰影下進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能夠、也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去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很多人會覺得雙胞胎長得像、生活在一起,性情必然相近,其實不然。不少雙胞胎的孩子性格大相徑庭,老大活潑好動,老二就可能沉默寡言;或是老大靦腆含蓄,老二能言善辯。不僅性格如此,可能連生活習慣、學習成績、各方面的能力都不一樣,甚至呈現兩個極端。比如哥哥的成績特別好,在學校裡很受歡迎,而弟弟比較一般,這時候父母往往會對弟弟說:“你多向哥哥學學!”也有可能會讓哥哥多幫著弟弟,總之都是把希望寄託在“近朱者赤”上,企圖用自己的一套標準來同時培養兩個孩子,讓他們長成自己眼中的“人才”。

兩個孩子性格相異是很常見的,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好處和優勢,不要刻意去改變孩子的性格,硬是把他變成另一個人。這不僅會毀了孩子原本的優秀,更是沒有辦法給他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智慧的教育方式不是揠苗助長,而是根據他的成長規律給予相應的輔助,讓他在對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不少父母可能出於讓兩個孩子增進感情、互相影響、互相幫助等原因,會把兩個孩子安排在一間臥室,共用書桌、書櫃等,買東西也是雙份一模一樣地買。生怕買了老大喜愛的東西不給老二買,就會冷落老二。其實不然,我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

有一對雙胞胎,老大愛吃蛋糕,老二愛吃麵包。有一天媽媽路過麵包店想起老二愛吃,就買了,又想到老大,就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帶了回去。結果老大老二都鬧了彆扭,因為老大覺得自己愛吃的是蛋糕,可是媽媽並沒有買蛋糕,說明媽媽不關心自己,給自己買是出於愧疚或是可憐;而老二也不領情,因為他絲毫沒有感受到媽媽是特意買了他愛吃的,而是出於習慣買了雙份的麵包。

這位媽媽一臉苦惱地告訴我,兩個孩子太鬧心了,一片好意反而鬧出了矛盾,以後她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笑著給她支招:“以後啊,你就給老大買蛋糕、給老二買麵包,或是索性買其他的兩個孩子都能接受的東西,讓他們都能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想對孩子表達愛,就要用孩子能夠理解、願意接受的方式來。”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切不可因為是雙胞胎就圖省事,讓兩個孩子心理失衡。即便有類似情況也要與孩子解釋,不要讓他們陷入自己無端的猜想中。

不少影視文學作品都以雙胞胎為題材,綜觀這些作品,不難發現,雙胞胎並不會因容貌相似而天生格外親密,兩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與他們後天的生長環境以及所受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所以,雙胞胎的家長們,你們要多上心哦!

後言

雙胞胎並不是多麼奇特的存在,他們只是外形有些相似的兩個人,僅此而已。在家庭教育中,兩人性格不同、狀態不同、行為習慣都不盡相同,怎麼能夠為了圖省事就混為一談呢?兩個孩子一旦在同一處地方學習,就會不自覺受到對方的影響,外界對他們的關注也會多起來,而這種關注並不來源於這兩個孩子本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關注”會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困擾。因而要時刻關注他們微妙的心理。處理他們在生活、學習上遇到的難題時,更需要因人而異、對症下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