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把孩子養成依賴人格

依賴性人格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 在兒童或者部分中年人中很常見。 而依賴型人格的形成和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千萬別把孩子養成依賴型人格。

依賴型人格

1.元主見。 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 對日常事物不能作出決策。

2.無助感。 讓別人為自己作大多數的重要決定, 如在何處生活, 該選擇什麼職業等。

3.被遺棄感。 明知他人錯了, 也隨聲附和。 因為害怕被別人遺棄。

4.無獨立性。 很難單獨進行自己的計畫或做自己的事。

5.過度容忍。 為討好他人甘願做低下的或自己不願做的事。

Advertisiment

6.害怕孤獨。 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 或竭盡全力逃避孤獨。

7.難以接受分離。 當親密的關係中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

8.易受傷害。 很容易因遭到批評或未得到贊許而受到傷害。

只要滿足上述表現中的五項, 即可診斷為依賴型人格。

為什麼會產生依賴型人格障礙

依賴型人格障礙的產生源於人類自身發展的早期。 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 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 他必須放賴他們, 總怕失去了這個保護神。

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 鼓勵子女依賴父母, 不讓他們有自主和自立的機會, 久而久之, 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

Advertisiment
成年以後依然不能自主。

此類患者缺乏自信心, 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 終身不能承擔起選擇和完成各項任務、工作的責任, 形成依賴型人格。

另外, 對子女關心得太少, 或子女受到遺棄或受到挫折等。 也會導致兒童的過分依賴性, 例如孩子從小受到母親的遺棄或成人對兒童的依賴性過早、過分地苛責, 都會導致兒童過分依賴性。 尤其父母開始時用粗暴拒絕的態度對待孩子的依賴要求。 經不起孩子的糾纏又屈從孩子過分依賴的要求;或者是兒童在表示依賴的要求以後, 再摟抱或親吻孩子, 這對孩子過分的依賴行為, 無疑會起到鼓勵和強化的作用。 這也是依賴型人格產生的原因。

父母須知

國內外的研究者都認為,

Advertisiment
健康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在外交友、建立良好夥伴關係的基礎。 家庭破裂或氣氛惡劣會影響到青少年對“亞文化”的選擇。

心理學家所做的大量臨床研究發現, 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 與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例如, 青少年的抑鬱、焦慮、缺乏自信心、找不到生活目標以及孤立無助之感等等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緒, 相當多的因素來自父母和家庭關係中的不良影響。

至於父母對兒童的夥伴群關係採取何種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極端都不可取。 一是權威型控制, 二是放任自流。 前者使孩子疏遠、畏懼父母或產生逆反心理, 其通常後果是撒謊或轉入地下, 所有醜事、壞事都可能在地下發生。

Advertisiment
後者使孩子無所約事、無所遵循, 盲目放縱, 可能在無知中出問題。 這兩個極端的結果都是妨害青少年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