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把寶寶喂出“脾虛”

每個家長當然都想把小寶寶養的結結實實, 聽到醫生說寶寶脾虛, 不禁擔心起來, 到底是什麼導致這結果呢?

吃飯是孩子的頭等大事。 胃口好時孩子拼命吃, 沒分寸、沒節制;一旦沒胃口, 媽媽就會心急如焚, 生怕孩子餓著, 於是不停給孩子塞吃的, 還時不時喂點涼茶, 番怕孩子“上火”。 中醫認為, “先天之本就是腎, 後天之本就是脾”。 小兒的常見疾病多數是後天之本在起作用, 把脾胃搞壞了, 小兒就會鬧出許多病來。

消化不好病跟著來

中醫認為, 幼兒有“臟腑嬌嫩、行氣未充”的身體特點, 寶寶出生以後到7歲前多陽氣不夠穩定,

Advertisiment
而陰氣相對較穩, 故多為虛寒之體, 飲食當忌寒涼、過饑或過飽。 同時, 幼兒又具有“三不足兩有餘”的特點:肝常有余, 脾常不足;心常有余, 肺常不足, 腎常虛。 可見, 其脾、肺功能不足、不完善, 即幼兒消化功能不佳, 如果飲食不當, 尤其是吃得過飽、消化不良, 導致晚上睡眠不好、出虛汗、食欲不佳, 各利疾病就來了。

很多家長常常認為自己孩子消化不好, 但是怎麼來判斷呢?一般來說, 有口氣、大便幹往往提示消化不好。 具體可從舌苔、口氣、睡眠、大便、手指倒刺五個方面判斷。 若有口氣, 則會夜睡不寧, 若不調理飲食就很容易生病;大便幹硬如羊屎, 或者規律改變, 如平時習偎下午三四時大便, 某日突然早上大便, 次數增加,

Advertisiment
或某天不便而集中在第二天便便, 這種情況就要注意了, 是消化不良的徵兆。

而脾虛是孩子最為常見的症候, 脾虛證的形成多在一歲左右, 主要原因就是餵養不當, 脾虛一旦形成, 日積月累將容易釀生多種疾病, 如經常發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患上鼻炎或導致過敏性體質等。

越去“火”越脾虛

很多時候, 孩子的脾虛是給家長喂出來的。 家長見孩子大便硬、口氣重、口唇紅, 就以為是上火了, 需要喝涼茶。 其實這種清況很多時候是因為消化不良, 口氣就是胃氣的表現, 口氣臭, 說明吃的東西還沒有消化。 還有的家長會說:“小孩子大便硬, 拉羊屎狀的大便, 肯定是上火了:其實這種情況是腸道功能受到了影響, 有一些便秘, 所以大便拉出來都是硬硬的。

Advertisiment
脾虛的小孩, 時間長了中氣不足, 拉出來就是羊屎狀, 絕大部分不是上火。 因而, 不要隨意給孩子喝涼茶, 吃偏涼性食物、飲涼茶都是損傷腸胃的做法。

另外, 小孩子感冒發燒, 90%是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是沒有療效的, 反而打了抗生素之後, 破壞了腸道菌群平衡, 胃口更加不好, 好多孩子臉色發白髮綠, 晚上睡覺也睡不安穩, 愛哭鬧, 體質越來越差。 喝涼茶、抗生素使用過度等都會導致脾虛, 很大程度上導致孩子更容易生病。

脾胃調理分步走

保護腸胃最好的方法就是消食導滯、健脾養胃。 中醫認為, 很多家長不給孩子吃肯德基、麥當勞, 怕上火, 其實消化好的時候適當吃點“熱氣”的東西, 即高熱量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如洋速食, 是沒有問題的, 關鍵是吃進的量要合適。 吃完後要飲水助消化, 切忌喝冷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