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把放縱當自由,任性當個性

每次回國我都很容易看到以下情景:

年輕的父母帶著四五歲的孩子出來聚會, 孩子完全不理會在場的人, 到處亂跑, 大聲喧嘩, 而父母都會對我訕訕一笑:“我們現在也學歐美國家, 讓孩子自由發展, 少點規矩, 多點個性!”

有的孩子已經十三四歲了, 在聚會場合, 父母還要督促他們問候其他人。 孩子完全不融入聚會的活動, 自己玩手機, 父母此時也會對我說:“我們家很民主的, 用歐美素質教育的方式帶孩子, 多給孩子空間和自由, 少干涉他。 ”

這種論調很讓我困惑, 從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身上, 我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看到;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連打招呼都還要父母教,

Advertisiment
談何“素質”呢?

大家都知道荷蘭是個開放自由, 社會容忍度很高的國家, 可是幼齡教育裡面首先教的是規矩以及對規則和權威的尊從。 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 在沒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 不提倡批判和反抗, 更不會容忍散漫無禮。 言論自由, 也是要在沒有歧視和對他人的人身及情感沒有傷害的前提下。

荷蘭老師不會姑息無理發洩情緒的孩子, 而教不好孩子的媽媽也要“培訓上崗”。

在荷蘭的幼稚園, 如果一個小朋友不服從團隊安排, 不遵守公共場合的基本禮數, 在被教育幾次不改後, 老師絕不會容忍, 而會根據規定, 讓家長把孩子領回家, 孩子要接受幼兒心理諮詢師的評估和治療。

Advertisiment
家長也必須配合, 完成孩子能正常融入社會和團體的過程。 有時候, 家長自己也要接受培訓。 如果孩子不幸被確定為“問題兒童”, 那就只能去收納有行為和社交問題的孩子的特殊學校了。

我一個荷蘭同事的四歲兒子, 上學前班的第一周, 經常去毀壞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積木, 在公共場合到處亂竄, 老師制止他, 他就大哭跺腳, 生氣毀物。 老師馬上就叫家長來把孩子領走了。 孩子媽帶著孩子去幼兒心理師那裡, 在候診的時候, 孩子要吃擺在桌上的巧克力, 媽媽對他說:“你只能吃一塊哦!”他吃完了一塊再去拿, 媽媽就說:“你不能再拿了!”孩子不聽照樣拿了就吃。 此後孩子依樣連續拿了5塊巧克力吃,

Advertisiment
媽媽也重複了5遍:“你不能再拿了!”

可是這對孩子的行為完全沒有影響力。 這一切都被幼兒心理師看在眼裡, 一進診室, 醫生馬上建議媽媽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療, 因為她完全沒有對孩子的控制力。 在進行了行為評估診斷後, 醫生更肯定了之前的建議, 對孩子媽媽說:“一些當母親的基本能力, 你還不具備, 所以必須要學習。 就像會計和醫生都要有執照一樣, 你要通過訓練取得當母親合理管教你孩子的資格。 ”第一次諮詢, 醫生就嚴格地訓練孩子要知道在一個場所的“領導者”是誰, 並要服從;如果你自己是“領導者”, 那麼就要服從社會規則和法律。 無理地發洩情緒和不滿, 不會被姑息。

孩子的社交素質, 可以通過和大人平等的聊天訓練起來

Advertisiment

再說說孩子的社交素質。 歐洲是一個非常重視社交禮儀和相互交流的地方。 在一個家庭聚會裡, 孩子被教導要積極參與和融入交流, 而當著大人的面不管不顧地玩手機是不被允許的。 我先生的家庭是個大家族, 孩子眾多, 每次家庭聚會少則三十幾號人, 多則六十幾號人, 總要包個度假村或是大餐廳來搞活動。 我們會給孩子們安排他們的活動空間和時間, 可在絕大多數時間(比如吃飯, 下午茶和家庭遊戲時), 孩子們都必須參與和親人的互動。 在他們的活動時間沒到或大人沒有允許之前, 他們不能做自己的事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