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把父母的焦慮“傳染”給孩子

兒童焦慮是最常見的情緒障礙, 是一組以恐懼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 可通過軀體症狀表現出來, 如無指向性的恐懼、膽怯、心悸、口幹、頭痛、腹痛等。

孩子為什麼會有焦慮心理

按理說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 可是現在很多孩子都出現焦慮的心理, 這是怎麼回事呢?孩子緊張焦慮的成因非常複雜, 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 也可能是由後天環境引起的。

先天氣質起一定作用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 他們的寶貝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表現出極度的, 見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 稍長大一些後, 他們中的一些依然表現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強的性格特點,

Advertisiment
容易緊張, 多慮。 有些父母很納悶, 自己帶孩子和別人沒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孩子這麼“磨人”?在這裡, 先天氣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環境因素

有研究表明, 環境因素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 大多具有焦慮氣質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也容易焦慮, 或情緒易急躁。 不難想像, 遇事經常緊張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資訊也是惶惑焦慮的;而情緒不穩、愛責打孩子的父母, 他們的孩子在長期被忽略、責打、否定的狀況下, 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感。

父母要求過高

如今, 更為多見的焦慮是父母通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

Advertisiment
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 由於有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高標準, 孩子的表現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 他們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 久而久之, 孩子會因為自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 自信心受損, 內心焦躁不安。 假如父母再輔以恐嚇或粗暴的懲罰手段, 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會顯得更加緊張。

過度保護和溺愛

過度地保護和溺愛孩子, 使他缺乏獨立性發展, 也是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 家人的過度包辦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適應社會能力的鍛煉機會, 當他們獨自置身於新環境、新情景中或與陌生人接觸, 會產生不知如何應對的困惑, 以致情緒波動、過度擔憂。

父母關係不和諧

也有很多孩子的焦慮影射了父母關係的不和諧。

Advertisiment
比如父母在婚姻關係上有裂痕, 他們自己不願意面對, 而通過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來彌補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時也會下意識地配合父母, 表現出一些焦慮的症狀, 使家裡的矛盾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心甘情願地做“替罪羊”, 從而避免父母關係的破裂。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影響到孩子

通常人們都認為, 只有疾病會傳染, 然而, 在臨床工作中, 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心理疾病, 如焦慮症會由父母“傳染”給孩子, 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了這一發現, 即如果父母患焦慮症, 那麼, 他們的孩子患該病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

一項針對美國家庭進行的調查發現, 如果父親或母親患上焦慮症, 那麼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患上焦慮症的風險是正常家庭孩子的7倍。

Advertisiment
研究人員發現, 患上焦慮症的家長往往通過以下行為舉止將焦慮症“傳染”給孩子:對孩子過度保護、過度批評, 在孩子面前經常流露出驚慌和害怕的表情等。 研究人員認為, 通過干預手段治療焦慮症有一定的效果, 即讓他們避免能引起焦慮症的言行。

總之, 當父母中任何一方患有焦慮症時, 要警惕自己的病影響到孩子, 避免在孩子面前過分焦慮、緊張, 及對孩子過度保護, 動輒批評指責, 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染”給孩子, 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何化解孩子的焦慮情緒

1、對孩子的意見予以鼓勵

從身體和智力發育上來說, 孩子大約在7歲左右會開始出現一個質的飛躍。

Advertisiment
由於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 孩子開始發展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 有了自己的思想。 由於世界向他敞開了更寬廣的一扇門, 孩子不再認為爸爸媽媽是絕對正確的。 當家長的意見越來越多地受到挑戰時, 說明孩子正在充分發育和成長, 千萬不要予以壓制和打擊, 最好是通過鼓勵和討論的方式, 説明他學習更周詳地思考和表達。

2、根據具體情況來對待孩子的“無禮”

當孩子故意表現出無禮、叛逆等不良行為時, 家長要認真考慮一下, 這些行為究竟在哪些方面越過了底線?反映出何種心理訴求?如果只是偶然才出現頂嘴叛逆的話, 家長則不必過於敏感, 適當的叛逆行為對孩子來說可以緩和情緒的波動。 然而,如果這種無禮的行為繼續下去,那麼就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教育,說明為什麼這種行為會使人感到厭煩,並且共同制定一些更為嚴格的規章制度。

3、注意孩子情緒波動的爆發模式

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的焦躁情緒都是短暫的,但如果這種情緒持續的時間較長並且經常出現,家長則要考慮尋求專家的幫助。同時還要注意以下情況:孩子的吃飯和睡覺情況是否有所變化、是否有不想去上學或不想去朋友家串門的情況、是否表現出精力不集中或功課落後的情況等。這些都是焦慮情緒的徵兆,應該及時給予重視,尋求解決的辦法。

然而,如果這種無禮的行為繼續下去,那麼就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教育,說明為什麼這種行為會使人感到厭煩,並且共同制定一些更為嚴格的規章制度。

3、注意孩子情緒波動的爆發模式

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的焦躁情緒都是短暫的,但如果這種情緒持續的時間較長並且經常出現,家長則要考慮尋求專家的幫助。同時還要注意以下情況:孩子的吃飯和睡覺情況是否有所變化、是否有不想去上學或不想去朋友家串門的情況、是否表現出精力不集中或功課落後的情況等。這些都是焦慮情緒的徵兆,應該及時給予重視,尋求解決的辦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