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別把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

“明天是星期六, 阿姨帶你出去玩啊?”

“阿姨, 我明天早上要和媽媽去學琴, 晚上回來還要畫畫……”

看著晴晴坐在那里, 目光略有呆滯, 我內心不禁一顫:孩子太累了!五歲的孩子, 每周六都要5:20起床, 坐上兩個小時的車, 去城里學電子琴。

我心疼地撫摸了一下她的小腦瓜。 誰知, 孩子居然抱住我的胳膊, 哭了。

“告訴阿姨, 怎么了?”

“我不想學電子琴, 我不想起那么早, 我也不喜歡坐車……”

表姐一直都很喜歡電子琴, 但種種原因一直都沒能學成, 于是, 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 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電子琴。

其實, 讓孩子學點東西,

Advertisiment
多一些愛好和興趣, 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想而知, 但有沒有尊重孩子的興趣, 讓孩子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呢?

注意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

忽然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一期少兒節目, 主持人走到一位小朋友面前:“小朋友, 今天你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節目啊?”

小女孩站在那里, 不說一句話。

“聽說你會背元素周期律, 能給我們背一遍嗎?”

“不是元素周期律, 是元素周期表!氫、氦、鋰、鈹、硼……”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老師也只要求背第二十位而已。 她, 小小年紀, 不僅能全背下來, 而且背得比我念得還要快。 她是怎么背會的我們暫且不說, 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藏在她的熟練背后的, 那就是, 她, 和與她站在一起的幾位小朋友相比, 似乎少了那么一點靈性……

Advertisiment

后來我聽說, 她的媽媽是一位化學……

早有“子承父業”、“書香門第”之說,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醫生的孩子當護士, 教授的孩子當老師……

父母總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 孩子卻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認為, 孩子小, 很多事情他們不懂, 我們選擇的對他們才更有好處。 殊不知, 孩子雖小, 他們也有著鮮活的思想和情感, 有自己的興趣。 只有從興趣出發, 孩子才能自主地學習, 才能學得又快又好, 才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 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愿望, 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 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而且, 孩子的性格會越來越叛逆, 孩子的行為也會越來越不可思議,

Advertisiment
而后果, 也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一個7歲的男孩, 在眾親友面前說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放牛, 挨了父母一頓毒打后離家出走;一名湖北大學生, 獨生女, 喜歡哲學, 但卻學了四年的金屬材料, 畢業后在北京找工作, 四個月無果, 跳樓自殺;一名江蘇大學生, 爸爸媽媽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 夫婦倆一心想讓這唯一的孩子出國深造, 于是從小學到大學, 天天看著兒子學, 不給兒子一點自由, 兒子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終于忍無可忍, 就在過x歲生日那天, 用皮帶勒死了自己的媽媽和爸爸!

仍在不斷上演的種種悲劇, 引起社會關注的同時, 也在給更多的家長敲響了警鐘:誰是悲劇的導演?

家長是不是通過洞察孩子內心世界,

Advertisiment
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和孩子交流, 有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 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不能因為孩子小, 就用命令的口吻對孩子說話, 也不能隨意斥責或辱罵孩子, 更不要去嘲弄、諷刺孩子。

可能, 我們本來喜歡做飯, 但如果有人忽然要求我們, 要定時定量的堅持每天都做, 有一天, 我們是不是也會反感?我們自己對某事感興趣, 但如果讓我們長期沉浸其中, 我們也會感到乏味的, 更沒有快樂可言。 現在, 孩子的學習、生活條件好了, 但是他們的心理壓力、學習負擔卻重了, 那是因為有些家長不顧孩子的意愿、興趣, 原本輕松愉快的雙休日反而變成孩子的“苦難日”。

其實, 孩子對快樂的追求是強烈的,

Advertisiment
也是低廉的, 看一會兒動畫片、和父母同逛公園、甚至一有一盆可以隨意支配的水……

失去的夢, 是找不回來的。

失去了的童年, 會給人的一生帶來許多不幸。

我們不能用自己過多的欲望, 去扼殺孩子的童年, 剝奪孩子的童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