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拿忙當藉口!和孩子的親密時光就幾年,請好好珍惜

1為什麼要和孩子保持親密感?

孩子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 這種分離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創傷和恐懼。 而媽媽對他的照顧, 意味著他從降生就可以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基本信任。 和孩子之間建立的互動, 就是我們建立親密關係的起點。 這意味著孩子可以在你的目光中繼續享受一切, 和在母體裡的感覺沒太大差異, 他就可以慢慢適應這個世界。 這時候和孩子目光的交流、氣味的交流, 都會帶來強烈的共生感受。 孩子可以從媽媽的目光裡感受到被愛的喜悅, 他就會回應微笑。 孩子對母親的渴望和迷戀是“動物世界”的延續,

Advertisiment
這時有一點動物狀態, 保持原始本能, 是一種哺乳的需要。 只有建立好的親密感, 在未來和孩子形成的關係才有安全感、可被信賴, 到時再進行親子教育也會順理成章。

孩子6-10個月時稱為孵化期, 這時候他可以接受媽媽偶爾不在身邊, 對外面的陌生環境有點好奇, 可以接受媽媽的一些替代者, 但內心確信媽媽就在那裡, 可以放心探索外面的世界。 10-16個月期間是分離個體化的實踐, 18-24個月的孩子更能忍受分離感。 2歲左右的孩子很是自得其樂, 很享受自己探索世界的狀態, 不需要大人的干擾。

想要孩子有良好的獨處能力, 要做一名足夠好的媽媽, 在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上做到剛剛好就行, 不要過多地干擾孩子。

Advertisiment
孩子有了發展自己獨立探索世界的能力, 同時在內心又有媽媽的關注和愛, 孩子將來長大就可以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就可以建立和別人發展良好的親密關係, 又可以怡然自得。

2孩子成長關鍵期的主題是什麼?

孩子的幾個關鍵階段一定要記住!

0-1歲:媽媽的參與和投入程度要很高, 去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依戀感。

2-3歲:這時候的孩子會讓媽媽又氣又笑, 感到很麻煩。 因為這時候孩子會產生一種分離的心理趨向, 但他這時候很多能力都不具備, 又想獨立。 這時候媽媽要尊重孩子第一次的獨立期裡的笨拙和脆弱, 給他一個空間, 這樣孩子的獨處能力就能夠產生了。 也就是說, 在孩子要你的時候就趕快去回應他,

Advertisiment
他不要你的時候就讓他自得其樂。

3-6歲:這個階段的主題是為孩子進入小學做準備, 媽媽要幫孩子建立規則, 在陪伴的時候做一些教育方面的基本準備。

3忙碌的職場媽媽怎麼和孩子建立親密感?

職場媽媽白天沒有陪在孩子身邊, 晚上一定要帶孩子睡覺, 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通過聲音、氣味、觸感等方面去瞭解他, 瞭解他的情緒和規律, 彼此之間的親密感就建立起來。

而有些職場媽媽會把孩子送回老家, 讓自己母親或者給婆婆帶, 這樣做最大的後果就是錯過了跟孩子一起成長最關鍵的階段, 等孩子長大了再去修復、重建, 這個難度就很大了。 很多人認為小孩什麼都不懂, 不需要去關注他, 等到了小學階段再來盡父母責任,

Advertisiment
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

在和孩子的互動中, 媽媽們沒有必要刻意要求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不是一定要很忙碌地聽很多建議, 重不重要是要根據自己的出發點來考量, 是你和孩子之間的事。

對於忙碌的職場媽媽來說, 只要確保自己在臨睡前能夠拿出屬於和孩子的睡前時光, 就像你們之間的一種固定的儀式, 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把問題很好地解決了。 語言和語感的建立很重要, 因為當孩子可以有一種表達的能力, 他就不會被他表達不出來的東西驅使得情緒上有一種失態的狀態, 不會感到很挫敗, 這種語言能力未來對於他學習人際交往也有很大的幫助, 而你們之間培養出來的親密本身也是對他情緒的一種很好的修復和保障。

Advertisiment

去發展在大自然裡面去領悟、發展語感的能力很重要, 但很多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家裡, 接觸了太多人工的東西, 而對大自然的接觸遠遠不夠, 可這作為人最自然的一部分, 這一部分如果發展得充分, 會對孩子的心理建設、情緒建設、性格培養有很大的好處。 但麻煩的是, 我們恰恰花了非常大的精力、浪費了很多的錢, 把孩子送進一個個培訓班、早教班, 其實我們可以省掉很多的金錢和精力, 但卻為孩子發展出很關鍵的能力的。

有的家長會發現, 把孩子送進小學的時候, 會面臨很多的困擾。 首先是孩子的規則建立得很差。 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階段是3-8歲, 過了8歲想建立就很難了, 而且會受到老師、同伴的意見的影響。所以我們要跟孩子建立一個很好的親密關係,這樣在愛的信任基礎上,媽媽講的話才有效,孩子才會聽進去。

4職場媽媽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精力和耐心?

一定要把周圍的人發展成自己的好幫手,讓他們來幫你。很多媽媽有了孩子之後,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建設夫妻關係,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要知道,在對孩子過度付出的時候,前面還有2個很重要的排列序列。第一個是要保護好自己的情緒,好好照顧自己,第二個是好好建設和丈夫的關係,第三個才是孩子。

對孩子來說,他出生之後是有關鍵期的階段性的,0-1歲是最關鍵的,然後是2-3歲,然後是3-6歲,所以媽媽們可以在裡面增進一下自己的投入比例。

同時要相信那些能夠來幫你的人,比如你的媽媽、婆婆、阿姨,這時要懂得容忍和放手,接受別人用和你不一樣的方式在帶小孩,如果不能容忍的話只會把自己逼入絕境。

其實一個懂得獲取支持的人,才是更有心理支援的人。能把別人發展成自己的支持者、幫手,才有可能去處理自己既在職場上工作又要成為一個好媽媽的這種狀態。同時要記住一點,當你的孩子不得不去接受不同人帶他的方式,其實他收穫的是比你更豐富的人生。也就是說,他將來比你更知道面對不同的人的相處方式,媽媽不要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讓他成長,這樣你的優點和缺點都會在他身上複製,而不同的人來帶他,可以吸收到不同的優點。

另外,媽媽們要建立對自己必要的覺察,就是焦慮的問題。職場媽媽很容易自責、內疚,一內疚就會過度,這種過度就是經常對孩子應該說yes和no是反過來的,這樣孩子獲得不了一種穩定的規則感。另外,如果和孩子的親密感建立得不夠,就會更加不知道怎麼去參與孩子的教養工作。這種焦慮的產生都需要自己去覺察的,因為焦慮會誤導我們對很多的判斷、會誤導我們的行為,所以要對自己的焦慮進行充分的察覺,察覺之後才會知道一個事物的發生到底是別人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

5問題版塊:抽取了3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

問題1:

Q:老師你好,我跟老公離婚了,孩子跟我,以前還好,現在我也是工作忙,孩子也越來越不喜歡跟我說話 ,希望你能幫幫我。

A:作為單親母親,受到的挑戰非常大,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會非常疲憊,而且缺乏支持。所以你必須找到幫手來幫你,如果沒有幫手的話,要多跟孩子聊一聊、談談心。父母離婚,孩子也會很困擾,會把離婚的責任推到自己身上來,覺得很愧疚。如果孩子身上有前夫的一些很不能接受的影子,媽媽可能無形中會有嫌棄、厭惡感,而有時候也會把工作中的情緒會帶到家中給孩子,孩子一方面不得不承受來自媽媽的情緒,一方面也會很愧疚,所以對於這些事情、這些狀態要充分地解決,打消孩子的這些看法。

問題2:

Q:請問如果不是在母親陪伴下但在婆婆陪伴下,獨處能力會同樣生效嗎?

A:只要孩子身邊的養育者是穩定的、有愛的,孩子的親密感會建立得不錯。但是老人的體力有限,而自身的衰老會導致對生命有過多的焦慮和恐懼,而且老人過多的陪伴會干擾孩子的獨處能力。要理性地去看待老人帶孩子問題,給她尊敬和肯定,好好溝通。總體來說,老人帶的孩子,會有特別活躍、蹦蹦跳跳的可能性。

問題3:

Q:小孩小時候是婆婆帶大的,小孩現在八歲了,我感覺她沒安全感,不夠獨立,我們還能修復嗎?

A:一定可以。修復的難度在於,孩子已經快進入青春期了,是確立自己獨立性的一個階段,準備去探索外面的世界,這個時候跟孩子修復關係,可能反而會緊緊地把她拉在身邊。所以要讓她感受到你對她的愛是尊重的,在愛的支援下,是可以慢慢修復的。

媽媽,

是孩子最依賴、最信任的人。

所以,孩子的一路成長,

即使您再忙、再累,

也請不要缺席,好麼~

而且會受到老師、同伴的意見的影響。所以我們要跟孩子建立一個很好的親密關係,這樣在愛的信任基礎上,媽媽講的話才有效,孩子才會聽進去。

4職場媽媽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精力和耐心?

一定要把周圍的人發展成自己的好幫手,讓他們來幫你。很多媽媽有了孩子之後,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建設夫妻關係,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要知道,在對孩子過度付出的時候,前面還有2個很重要的排列序列。第一個是要保護好自己的情緒,好好照顧自己,第二個是好好建設和丈夫的關係,第三個才是孩子。

對孩子來說,他出生之後是有關鍵期的階段性的,0-1歲是最關鍵的,然後是2-3歲,然後是3-6歲,所以媽媽們可以在裡面增進一下自己的投入比例。

同時要相信那些能夠來幫你的人,比如你的媽媽、婆婆、阿姨,這時要懂得容忍和放手,接受別人用和你不一樣的方式在帶小孩,如果不能容忍的話只會把自己逼入絕境。

其實一個懂得獲取支持的人,才是更有心理支援的人。能把別人發展成自己的支持者、幫手,才有可能去處理自己既在職場上工作又要成為一個好媽媽的這種狀態。同時要記住一點,當你的孩子不得不去接受不同人帶他的方式,其實他收穫的是比你更豐富的人生。也就是說,他將來比你更知道面對不同的人的相處方式,媽媽不要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讓他成長,這樣你的優點和缺點都會在他身上複製,而不同的人來帶他,可以吸收到不同的優點。

另外,媽媽們要建立對自己必要的覺察,就是焦慮的問題。職場媽媽很容易自責、內疚,一內疚就會過度,這種過度就是經常對孩子應該說yes和no是反過來的,這樣孩子獲得不了一種穩定的規則感。另外,如果和孩子的親密感建立得不夠,就會更加不知道怎麼去參與孩子的教養工作。這種焦慮的產生都需要自己去覺察的,因為焦慮會誤導我們對很多的判斷、會誤導我們的行為,所以要對自己的焦慮進行充分的察覺,察覺之後才會知道一個事物的發生到底是別人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

5問題版塊:抽取了3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

問題1:

Q:老師你好,我跟老公離婚了,孩子跟我,以前還好,現在我也是工作忙,孩子也越來越不喜歡跟我說話 ,希望你能幫幫我。

A:作為單親母親,受到的挑戰非常大,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會非常疲憊,而且缺乏支持。所以你必須找到幫手來幫你,如果沒有幫手的話,要多跟孩子聊一聊、談談心。父母離婚,孩子也會很困擾,會把離婚的責任推到自己身上來,覺得很愧疚。如果孩子身上有前夫的一些很不能接受的影子,媽媽可能無形中會有嫌棄、厭惡感,而有時候也會把工作中的情緒會帶到家中給孩子,孩子一方面不得不承受來自媽媽的情緒,一方面也會很愧疚,所以對於這些事情、這些狀態要充分地解決,打消孩子的這些看法。

問題2:

Q:請問如果不是在母親陪伴下但在婆婆陪伴下,獨處能力會同樣生效嗎?

A:只要孩子身邊的養育者是穩定的、有愛的,孩子的親密感會建立得不錯。但是老人的體力有限,而自身的衰老會導致對生命有過多的焦慮和恐懼,而且老人過多的陪伴會干擾孩子的獨處能力。要理性地去看待老人帶孩子問題,給她尊敬和肯定,好好溝通。總體來說,老人帶的孩子,會有特別活躍、蹦蹦跳跳的可能性。

問題3:

Q:小孩小時候是婆婆帶大的,小孩現在八歲了,我感覺她沒安全感,不夠獨立,我們還能修復嗎?

A:一定可以。修復的難度在於,孩子已經快進入青春期了,是確立自己獨立性的一個階段,準備去探索外面的世界,這個時候跟孩子修復關係,可能反而會緊緊地把她拉在身邊。所以要讓她感受到你對她的愛是尊重的,在愛的支援下,是可以慢慢修復的。

媽媽,

是孩子最依賴、最信任的人。

所以,孩子的一路成長,

即使您再忙、再累,

也請不要缺席,好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