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放過讓孩子體驗冬天的機會

冬天, 由於氣溫下降至零攝氏度或零攝氏度以下, 水的形態也隨之出現變化。 這時候, 如果我們家長做個有心人, 陪孩子一起認識一下冬天裡有趣的現象, 不但能使孩子學到有關科學常識, 還能提高孩子觀察事物的興趣。

冰――水的固體狀

當氣溫下降至零攝氏度或零攝氏度以下時, 家長可帶孩子觀察周圍的結冰現象, 給孩子一隻溫度計, 讓他測測結冰處的溫度, 説明他得出水到零攝氏度會結冰的結論。 有的孩子會產生興趣去砸冰, 家長可以有意引導他去砸兩處溫度有差異的冰, 讓他瞭解到溫度越低,

Advertisiment
冰結得越堅硬的常識。

■親子實驗一:會浮的冰

準備:玻璃缸一個, 冰兩小塊, 小棒一根。

做法:先在玻璃缸內放入兩小塊冰, 然後放入冷水直至把冰塊淹沒, 很快冰塊浮在了水面上。 讓孩子用小棒把冰按下去, 冰還是浮在水面上來。

提示:在體積同等的情況下, 冰的密度比水小, 所以冰會浮在水面上。

■親子實驗二:冰珊瑚

準備:在前一天準備一塊高10釐米左右, 寬、厚5釐米左右的冰塊, 塑膠細吸管一根。

做法:吸管的一頭對著冰塊, 嘴在吸管的另一頭吹氣, 吸管對著的冰就融化了, 出現了一個小窟窿。 以此方法類推, 按著珊瑚的外形去製作。 冰珊瑚就被做成了。

提示:吸管吹出的氣是熱的, 熱量能使冰融化。

下雪是冬天的一大景觀。

Advertisiment
北方的孩子常有眼福飽觀奇景, 南方的孩子就要看運氣了。 碰到下雪的天氣, 對小小孩來說, 父母可以把孩子抱在手中隔著玻璃窗觀看雪花飄飄;大一點的孩子, 可以帶他去室外, 任雪花飄在孩子的頭上、身上、手上, 讓孩子觀察雪花的外形、觀察雪花融化的過程……

雪――水汽遇冷結成晶

由於雪花下落時, 常常是很多片碰撞在一起, 再加上落在有體溫的人體身上, 很快變成一團冰碴, 難以看清雪花的真實面目。

建議:準備―塊深色的塑膠墊片或深色的硬紙片, 用這塑膠墊片或硬紙片去接住飄舞的雪花, 即使許多片雪花簇擁―起, 在深色塑膠墊片或深色硬紙片的映襯下也很容易多角度地觀察, 再說落在塑膠墊片、硬紙片上的雪花融化得慢,

Advertisiment
可供孩子仔細觀看。

提示:雪花是水汽遇冷氣後形成的。 冬天氣溫很低, 當水汽在空中遇到零攝氏度以下的氣溫就會凝結成很小的晶體, 我們稱之為冰晶。 冰晶在空中飄浮時, 遇到水汽就增大成大的冰晶。 大自然中有個奇怪的現象:凡是晶體的東西都是六角形的, 冰晶也一樣。 大冰晶又在空氣中飄浮, 由於飄浮的時間長短不一樣, 碰到的溫度高低不一樣, 水汽多少就不一樣, 於是形成了形狀各異的雪花。

有時我們會見到的雪花是三角形的, 那是一個六角形的冰晶分裂成了兩半;有的雪花好像很複雜, 其實是許多冰晶連接成的。

霜――水在地面、物體上的結晶體

初冬的早晨, 我們經常能看見房頂上、樹葉上、大地上茫茫的一片白,

Advertisiment
這是“水”在冬天的又一種形式――霜。 我們家長可以帶孩子走出去, 摸一摸樹葉上、大地上的霜, 孩子會驚異地發現:手指碰到之處, 馬上變成一小攤水;再用腳踩一下, 又是一個腳的浮水印……然後, 家長再陪孩子觀察一下太陽升起後“霜”的變化。

■親子實驗:割霜

準備:長匙、玻璃杯、碎冰塊、一湯匙鹽、棉花棒、凡士林。

製作:取玻璃杯, 先將碎冰塊放入玻璃杯中, 然後放入一湯匙鹽, 用長匙攪拌玻璃杯中的碎冰塊和鹽。 幾分鐘後, 玻璃杯的外面就結成一層薄薄的霜。

如果先用棉花棒蘸凡士林在玻璃杯外任意畫個圖案, 再按以上的方法製作一遍, 我們就能看到玻璃杯上帶有美麗圖案的霜了。 這是水不會在凡士林上凝結所致。

Advertisiment

提示:“霜”是地表水汽遇冷空氣凝成的冰晶。 我們常說“下霜”, 其實“霜”不是天上下的。 冬季的晴天, 白天氣溫較高, 大地表面水分不斷蒸發, 使得接近地面的空氣中總是有一定的水汽。 到了晚上, 空氣非常寒冷, 特別是沒有風沒有雲的夜晚, 當冷到零攝氏度或零攝氏度以下的空氣與物體表面接觸, 使浮在物體表面的水汽凝固, 這就是我們肉眼所見的“霜”。 趙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