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別為孩子的錯誤找理由

別為孩子的錯誤找理由

“我的鼻子長這么塌, 都怪你沒長個高鼻梁”,“我的個子矮, 都是因為遺傳你們的個頭”, 當聽到孩子這樣抱怨時, 父母們一定是啞口無言, 因為事實如此。 但當聽到老人們這樣說“寶寶愛發脾氣, 像他爸爸, 愛挑食, 像他媽媽, 真是有啥樣的父母就有啥樣的孩子……”時, 你可要注意嘍, 因為這種無意的開脫可能會導致孩子知錯不改錯。

現如今老人寵愛孩子是普遍現象, 可是有的老人往往寵得沒了邊, 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錯, 他都能想出理由為孩子開脫, 有時讓正在教育孩子的父母很尷尬。

Advertisiment
當孩子發脾氣亂打人, 媽媽正板著臉訓話呢, 爺爺卻在旁邊冒出這么一句, “寶寶的爸爸小時候也是這樣的壞脾氣, 誰搶他的玩具他就打誰”;當寶寶不愿洗手洗臉時, 媽媽正在教育孩子要愛干凈, 奶奶偏偏訴起了家史:“寶寶的叔叔小時候就這樣, 總是泥里爬, 水里趟, 不愛干凈……”雖說只是隨便一說, 可寶寶心里會怎么想?

想法一:爸爸小時候也愛打人呢, 或者原來叔叔小時候也和我一樣不愛洗手洗臉。

想法二:爺爺奶奶一說話, 媽媽就不敢訓我了, 以后媽媽再批評我, 我就去找爺爺奶奶。

想法三:不管我干了什么, 都是因為太像爸爸媽媽了, 這不是我的錯。

想法四:爸爸媽媽說話沒必要聽。

即便是成人, 有時候做了錯事, 旁邊有人幫著開脫,

Advertisiment
自己也會在渾然不覺中真以為自己沒有做錯, 更不必說小孩子了。 用“像誰”的借口來替孩子開脫, 最終會讓孩子以為自己無錯, 從而導致是非觀念的錯位, 甚至無視父母的訓誡。

專家支招

當碰到老人為孩子的小錯誤找理由時, 父母親有個最簡單的辦法可以應對。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周林建議, 當老人說寶寶壞脾氣像爸爸時, 爸爸可以接著話茬說“是呀, 為這爸爸小時候沒少挨爺爺的打”, 或當姥姥說寶寶挑食像媽媽時, 媽媽也可以說“媽媽小時候不好好吃飯, 姥姥總是讓媽媽罰站呢”。 這樣正面交鋒幾次, 孩子就會知道雖然爸爸媽媽小時候也這樣, 但這是很不好的事情。 而老人也會明白父母親的意思,

Advertisiment
不會再繼續下去。

當然, 最好的做法還是在私底下與老人溝通, 講清道理, 老人自然知道該怎么做。

“壞孩子”是怎么煉成的 中國父母付出的是否太多? 中國家長最關心的十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