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用你的想法去否定孩子!

昨天路過一個小學門口, 正好看見一個家長直沖向一個孩子, 孩子應該和老師站在一起。 家長疾步到孩子面前, 一巴掌下去, 然後開始嚷嚷:“讓你打架、讓你還打架!”老師趕緊拉住了家長, 家長依舊不依不饒:“給你說過多少回了, 不讓打架, 不讓打架!再打就不要叫我媽!”說話間, 家長已經又拉著了孩子, 在屁股上狠狠地拍了幾下。

孩子已經哭了。 家長繼續:“打架了幹嘛還要老師給我打電話, 還去打架就好了!”老師似乎安慰了幾句家長, 待家長情緒平穩了些, 把孩子交給家長就重返學校了。 家長沒有給孩子任何辯解的機會,

Advertisiment
逕自在前面走著, 繼續喋喋不休:“看回家怎麼收拾你, 讓你打架, 打架……”孩子已經一臉茫目, 跟在家長的後面, 一言不發。 兩個人一前一後慢慢走遠。

這一幕, 看的我心裡有些難過。 這位元媽媽一定是接到老師的電話後, 飛奔而來。 其實, 聽到老師說孩子打架的消息, 也一定會很擔心自己的孩子。 但是為什麼, 一看到孩子, 就如此的沒有理智, 沒有方法?

想起前兩天和一個朋友一家吃飯。 吃飯間, 朋友就一直在嘮叨、貶低自己的兒子, 同時訴說著自己的嘔心瀝血, 為孩子所有的辛苦付出。 她的兒子已經五年級了。 孩子一邊吃著飯, 一邊不時和媽媽頂頂嘴, 讓朋友更加生氣不已。 看著氣氛如此, 我想引開話題, 就說近期很想去敗個麵包機,

Advertisiment
學著自己做麵包吃, 以後寶仔上學了, 早餐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朋友的孩子很感興趣, 就和我討論起麵包的做法等等。 朋友就在旁邊冷冷的說:“別浪費時間了!家裡什麼都有, 怎麼不見你做?三分鐘熱度!”然後自然就說起早餐:“我天天早上六點半就起床給你買早餐, 怕你上學餓著, 怎麼不見你一點點的感動?……”

孩子已經不再說話, 自顧自的開始吃飯。

我借好朋友一起去洗手間的空兒, 給她提醒, 不要再孩子面前過於否定孩子, 而是要理解、尊重就好。 朋友卻解釋說孩子現在這樣, 是因為孩子從小跟著老人長大了, 老人太過於寵愛孩子才這樣。

我無語。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 每個家長的教育觀點也不一樣。 所以,

Advertisiment
我無權在只看到一點點表面現象的時候, 去判斷誰對誰錯。 但是, 我還是認為, 家長最好不要“想當然”的認為孩子是什麼樣的, 或者給孩子下定義說孩子是什麼樣的。 而且, 愛孩子, 更應該從根本上理解孩子, 從孩子的表面現象去尋找孩子出現這種現象的本質, 而不是強調自己的愛或者孩子的不乖、不理解、不配合。

前兩天忽然降溫, 陰雨連綿, 我騎自行車帶著寶仔雨中前行。 因為我們的雨衣被我忘記在公司了, 所以只有一把傘。 我就告訴他, 自己坐在後面打好傘就好。 然後, 我騎車前進。 結果, 一會兒我被傘擋住了眼, 一會兒又被傘勾住了頭髮。 非常不舒服的感覺, 迫使我停下車。 我穩了穩心中的不快, 回頭對兒子說:“仔仔啊,

Advertisiment
你的傘怎麼這麼喜歡我呢?總是碰著我!”寶仔認真的回答:“媽媽, 我怕雨淋你生病了。 所以給你打傘呢!”看著兒子費力的舉著傘, 努力向上支撐的樣子, 我的心裡暖暖的!同時也在想, 如果當時我不分青紅皂白, 就吵兒子怎麼不好好打傘, 他又將是多麼的委屈和難過啊。

忽然想起一個小故事: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 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做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 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 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 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

Advertisiment
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 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 沒想到, 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麼你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 我還要回來!!”

孩子身上會發生很多事情, 有些我們可以明白, 有些卻匪夷所思, 但是每一件事情的出現, 都不會是偶然。

孩子和家長也會有許多故事, 歡樂的、悲傷的、親密的、爭吵的, 而每一個故事的發生, 也不會是偶然。

滴水穿石, 非一日之功。 所以很多事情, 在於我們和孩子的相互信任、溝通、欣賞, 在於家長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看問題, 判斷事情的本質;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理解家長。

當孩子憤怒的和我們發生爭執的時候,請停下我們的憤怒,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只要他們還願意傾訴。

當孩子已經不屑與我們解釋的時候,請家長更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孩子、包容孩子,用真摯的愛而不是自以為是的愛,溫暖、融化孩子的心。

當孩子憤怒的和我們發生爭執的時候,請停下我們的憤怒,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只要他們還願意傾訴。

當孩子已經不屑與我們解釋的時候,請家長更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孩子、包容孩子,用真摯的愛而不是自以為是的愛,溫暖、融化孩子的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