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用大人進食程式來要求孩子

“乖寶寶, 把蛋吃了, 就可以吃果凍。 ”“不要, 我現在就要吃果凍!”“你吃吃看這個青菜, 一口就可以。 ”“我不要, 我討厭綠色的東西。 ”這樣的對話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這樣的“情景劇”是不是每天都在餐桌上演?你除了擔心孩子的營養可能不夠, 是否更在意管教的問題?

一般專家總是建議不要順著孩子的性子, 應該嚴格要求, 要孩子該吃什麼就吃什麼。 於是, 一場又一場的餐桌大戰不斷重複。 大人搞得精疲力竭, 孩子卻對所謂有營養的東西愈來愈沒有興趣。

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小兒科教授海門和作家崔西的新書《喂出孩子一生的健康》中建議,

Advertisiment
不要用威脅的手段強迫孩子吃東西, 也不要“誘惑”, 比如告訴孩子, 吃完菠菜就可以吃霜淇淋, 會讓孩子覺得甜點是好東西, 菠菜則不可口。 久而久之, 孩子會討厭菠菜。

不妨提供孩子不同的選擇機會, 你問他們:“想不想吃點青菜?”他們也許會說:“不好。 ”所以你要有心理準備接受拒絕。 你也可以用說反話來試試看, “我很高興你不喜歡吃這些青菜, 因為我想吃。 ”然後就一口吃下, 說不定孩子就會想吃了。

英國醫生賀斯蘭在其著作《食物大戰》中也提到, 在餐桌上和孩子維持和諧的關係很重要, 千萬別讓餐桌成為管教的戰場。 想想看, 需要為了堅持讓孩子吃下胡蘿蔔而發火嗎?在進食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不要催促孩子, 催促只會讓他感到緊張, 覺得吃飯是件苦差事。

如果孩子對食物的癖好很奇怪, 也不要煩惱, 如果不讓他把麵包泡在牛奶裡, 他可能兩樣食物都不吃, 不需要用大人的進食程式要求孩子。

在為孩子盛食物時, 分量少一點。 此外, 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過程, 平常不愛喝牛奶的孩子, 讓他在沖奶時加入其它東西, 這樣也許有興趣多喝點。

總之, 吃飯時間應該充滿歡樂, 讓孩子對食物產生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