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用家長的眼光去判斷孩子的行為!

一位5歲孩子家長在來信中提到, 她的孩子總說自己是孫悟空, 讓媽媽當他的師傅一唐僧。 如果叫他吃飯,就必須說“徒弟, 吃飯了”。 不這樣叫, 孩子就當沒聽見。 就算是不做孫悟空了, 他也會“變成”蜘蛛俠或者某個快樂星球裡的人物。 媽媽擔心他總是生活在幻想裡, 請問該怎麼辦?

專家解釋, 兩歲以前的孩子, 面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 同時也會有害怕、恐懼和不確定的感覺, 他依賴媽媽, 在很大程度上, 他需要通過媽媽的感知去認知這個世界。 如果媽媽溫柔地愛著他, 理解他的各種需求, 他的內心就會有安全感、歸屬感。

Advertisiment

兩歲以後, 孩子和媽媽之間會慢慢地拉開距離, 孩子開始嘗試著獨立去接觸現實世界。 但是有的孩子由於跟媽媽的關係過於緊密, 不願意媽媽離開自己身邊, 就會用幻想來補償。 如有一些孩子喜歡摸著毛絨玩具睡覺, 實際上就是因為當他抱著一個毛茸茸的小熊時, 就像以前抱著媽媽睡覺的那種感覺。 於是, 他的心就充實了, 就像媽媽在身邊一樣, 這就是孩子的幻想世界。

這個小傢伙為什麼會想像自己是孫悟空, 而把媽媽當成唐僧呢?唐僧是誰?是孫悟空的師傅, 是孫悟空一直追隨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 在幻想世界裡, 媽媽實際上還是他心裡最重要的角色。

另一種情況是,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孩子離不開媽媽,

Advertisiment
但實際的根源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這樣的媽媽由於對孩子的高度依賴, 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 全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 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 從她的視角折射出的是一個脆弱的.常常有麻煩的孩子, 所以她要投人更多的熱情去幫助這個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 她會無意識地挫敗孩子的心理成長。

比如這位媽媽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希望孩子減少幻想, 但實際上她卻在高度地關注孩子的假設, 結果孩子就會反跳似的在她面前呈現更多的幻想, 並且把她巻入到一個互動的圈子裡。 這樣每一次關注幻想的結果, 就是強化了孩子, 使他的幻想變得越來越豐富。

專家介紹, 其實在幼稚園階段, 幻想是兒童生活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Advertisiment
在這麼大的孩子的世界裡有怪物, 有狼外婆, 也有聖誕老爺爺。 耶誕節的時候,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會把襪子吊起來, 相信聖誕老爺爺一定會從煙函裡把禮物送進來。 別的孩子在幻想的時候, 很多媽媽就當孩子是在開玩笑, 誰知道他瞎想什麼、說什麼, 根本沒有當真。 可我們卻可以看出來, 這位媽媽對兒子的關注是很細緻的, 她知道兒子不停地在變換角色, 還知道他身邊的人不停地在扮演什麼角色。

以下由這位元媽媽提供的兩個資訊, 我們可以進一步確實, 這個孩子其實並不存在什麼問題, 他是一個善良的, 希望自己能拿著金箍棒降妖伏魔的小男孩。 一是幼稚園的老師並沒有覺得孩子有什麼不對勁兒,

Advertisiment
只是認為他愛幻想、愛思考;二是媽媽更多的擔憂是覺得沉迷於幻想世界的孩子比較幼稚, 會影響孩子上學以後的適應情況。

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一方面, 如果孩子走入現實的步子過快, 他的內心世界或許不會那麼豐富, 他的性格就有可能會出麻煩, 所以讓孩子保持一點幼稚, 並不一定有什麼不好。 首先, 這個男孩相對幼稚一些, 他對媽媽的需要就會增多, 這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媽媽就更容易監控到他的內

護好自己的孩子。 同時, 這種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 甚至對孩子順利地度過青春期都是有益的, 母子關係密切的孩子早戀的比例都會減小。

而另一方面, 愛幻想其實是愛思考的表現。

Advertisiment
因為幻想的時候, 孩子得讓自己的腦筋轉起來, 發揮想像力, 並且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系統。 如果一個孩子只知道傻傻地玩, 坐在地上就玩泥巴, 坐在河邊就玩水;而另一個孩子坐下來就琢磨, 我要成為什麼角色, 我要幹什麼事, 周圍的人都扮演哪些角色。 這兩個孩子究竟哪一個更聰明?當然是愛幻想的孩子。 留住幻想, 就是留住了孩子的創意。

專家提醒, 兒童在自己的幻想世界做各種操練的時候, 如果我們把自己下降到五六歲的高度, 一定會覺得孩子的想法很好玩、很有趣。 但是如果我們用成人的眼光去觀察, 用大人的理性去解讀, 就遇到麻煩了。 所以, 我們一定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邏輯思維去判斷孩子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