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給孩兒捂太多_為何別給孩兒捂太多

養生之道網導讀:

冬天天氣寒冷, 很多家長摸摸孩子的手有點涼, 就生怕孩子冷, 給孩子加上厚厚的棉衣, 本是好心, 別給孩兒捂太多這才是正確的。 別給孩兒捂太多, 家長們知道嗎?大人的過度保護, 有時恰恰是導致孩子生病的根由。

冷空氣又來襲啦!近期天氣變化多端, 前幾天溫度回升, 這幾天又大風降溫, 兒科裡擠滿了人。 記者在兒科跟著醫生坐診時發現了一個現象,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被爸媽“捆綁”著來的, 尤其是小小孩, 真叫全副武裝:帽子、口罩一個不少, 加之身上裹著厚棉被, 只能看到孩子的兩隻大眼睛。

Advertisiment

家長們生怕孩子凍著的心情可以體諒, 但是把孩子捂得這麼嚴實, 真的就是對孩子好嗎?兒科專家的回答是否定的:“給孩子捂得這麼嚴實, 一點都不好, 反而會適得其反。 ”大一點兒的孩子, 如果家長給他穿得太多, 他會反抗會鬧, 可是1歲以下的小小孩, 他沒法表達自己的情緒, 所以家長掌握好度就很重要。 可恰恰是對待小小孩, 家長們覺得孩子小抵抗力差, 生怕孩子受凍, 就把他裹得裡三層外三層, 結果是什麼?孩子“捂過去的”不在少數。 每年冬天, 都會見到很多媒體報導, 有些孩子因為被家長捂得太多而停止呼吸。 李瑋告訴記者:“我們醫院每年冬天都會接診很多因為捂太多而送來急診的孩子, 家長們怎麼還不注意呢。

Advertisiment

家長們心裡不解:“給孩子穿得多是怕孩子感冒, 怎麼反而會對孩子不利呢?再說, 我們不是經常說捂出汗感冒就好了嗎?”看看專家們的解答:小小孩的大腦發育不完善, 呼吸、體溫調節中樞還不健全, 如果身體被捂得過熱, 體溫升高, 會大量出汗, 可能造成脫水狀態, 體內代謝加快, 也會造成缺氧狀態, 此時孩子就會大口呼吸, 可能抽搐、昏迷。 馬丙祥尤其強調:“這種情況可能造成孩子腦損傷。 ”特別嚴重的情況下, 孩子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對於已經感冒發燒的孩子來說, 本身體溫已經很高了, 再捂那麼嚴實, 更不利於身體散熱, 更加危險。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孩子被捂得出汗, 脫掉衣服後, 更容易受風著涼。

Advertisiment

到底給孩子穿多少衣服才剛剛好, 既保暖又無損孩子的健康呢?兩位兒科專家告訴家長朋友們, 保暖的原則是:要捂腳凍頭, 膝蓋、前心、後背要保暖, 另外, 口鼻一定要露出來, 不然會影響孩子的呼吸。 所以, 給家長的建議是, 給孩子戴個薄一點兒的帽子即可, 不要戴口罩, 身上也別穿得太多。 判斷孩子穿衣是否合適的“度”就是摸摸孩子的四肢和後背是否暖和, 以不發涼、不出汗為準則。

有些家長給孩子穿得多, 孩子出汗太多, 四肢反而會冰涼, 家長就會給孩子穿更多, 所以這種情況下, 家長不能光看孩子的四肢, 一定要摸摸孩子的後背, 才能做判斷。 ”此外,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 不能“捂汗治感冒, 已經發燒的孩子, 應以散熱為主, 要特別注意,

Advertisiment
不能讓孩子穿得太多。

1、“捂熱綜合征”, 又稱“嬰兒蒙被缺氧綜合症”或“嬰兒悶熱綜合征”。

也就是過度保暖、捂悶過久引起的嬰兒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 乃至呼吸、迴圈衰竭的一種冬季常見急症。

2、“捂熱綜合征”多發生於1周歲以下的嬰兒, 未滿月的新生兒尤其多見,

Advertisiment
年齡越小的孩子, 體溫調節中樞發育越不完善, 越容易出現“捂熱綜合征”的情況。

新生兒由於呼吸、體溫調節中樞還未發育健全, 自身體溫調節能力有限, 對外界環境適應力差, 持續的高熱會導致孩子代謝增快, 耗氧量增加而導致孩子缺氧, 輕則留下後遺症, 重則導致死亡。

3、“捂熱綜合征”一般都發生在寒冷季節,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發病高峰期。 病死率很高, 而且即使搶救存活, 後遺症也很容易發生。

捂熱綜合征的主要表現是:在捂熱較長時間後, 患兒體溫迅速升高, 可達41℃~43℃, 全身大汗淋漓濕透衣被, 頭部散發大量熱蒸氣, 面色蒼白, 哭聲低弱, 拒絕吃奶。

4、捂熱綜合征的救治最重要的首先是趕緊脫掉厚厚的衣服, 讓孩子充分散熱、補充體液。

降溫退熱是治療的基本措施。

家長應該首先去除捂熱的原因,撤離高溫的環境,讓 孩子儘快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並儘快把孩子送到醫院救治。孩子體溫很高,要迅速降溫。最好採用物理降溫法,如用冰墊、溫水擦浴等,不要用發汗藥,以免出汗過 多加重虛脫,對於效果欠佳者,可用溫水擦洗或頭部睡冰枕。

迅速給氧是治療的必須手段。

給氧可以提高血氧分壓,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含量,改善機體缺氧症狀和呼吸狀態。如有腦水腫出現,應該採取高壓氧治療。另外,要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液體療法也是搶救治療的一項重要措施。

由於患兒高熱大汗後使水液大量丟失,會引起脫水和酸中毒,因此必須積極補充水分,糾正酸中毒。應採用靜脈補液,補充葡萄糖、生理鹽水和碳酸氫鈉。

除以上治療措施外,對抽搐的患兒要應用抗驚厥藥,如安定、魯米那、水合氯醛等。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能量合劑和維生素C等藥物,以促進腦功能的恢復。同時要注意加強全身支持療法並保證營養的供給。

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健全,對外界氣溫的適應性較差,特別是出生後150天以內的嬰兒,產熱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熱較為緩慢,產熱和散熱的不相協調使嬰兒容易在環境影響下出現高熱。捂熱過久,影響了機體散熱,體溫就會急劇上升,患兒處於高熱狀態。

高溫時末梢血管會代償性擴張,出汗增多,高熱也使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加,加之孩子被困在被窩裡,缺乏新鮮空氣,導致缺氧。由於小嬰兒,特別是不滿月的新生兒無力掙脫捂熱的環境,持續下去病情往往迅速惡化,出現內環境失調和多個器官功能損害或衰竭。

一般患兒表現為面色先紅後白、哭鬧不安、反應遲鈍、眼窩凹陷、口唇發青及呼吸急促、費力等。由於受到捂悶後又大量出汗失水,造成腦血流量減少,腦組織缺血缺氧,並可繼發腦水腫。嚴重者腦細胞缺血壞死,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永久性損害,而遺留癲癇、弱智等後遺症。

該病起病急、病情重,容易影響心、腦、腎、胃腸道等多個器官,病死率可高達18.33%,後遺症也較多,其中以繼發性癲癇最常見,其次還有腦性癱瘓、失明、失語、智慧低下等。

不少家長認為,天冷了小兒要多穿。殊不知,孩子穿得太多或經常出汗,毛孔處於擴張狀態,很容易受涼生病。所以人們常說:“若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讓孩子充分散熱、補充體液。

降溫退熱是治療的基本措施。

家長應該首先去除捂熱的原因,撤離高溫的環境,讓 孩子儘快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並儘快把孩子送到醫院救治。孩子體溫很高,要迅速降溫。最好採用物理降溫法,如用冰墊、溫水擦浴等,不要用發汗藥,以免出汗過 多加重虛脫,對於效果欠佳者,可用溫水擦洗或頭部睡冰枕。

迅速給氧是治療的必須手段。

給氧可以提高血氧分壓,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含量,改善機體缺氧症狀和呼吸狀態。如有腦水腫出現,應該採取高壓氧治療。另外,要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液體療法也是搶救治療的一項重要措施。

由於患兒高熱大汗後使水液大量丟失,會引起脫水和酸中毒,因此必須積極補充水分,糾正酸中毒。應採用靜脈補液,補充葡萄糖、生理鹽水和碳酸氫鈉。

除以上治療措施外,對抽搐的患兒要應用抗驚厥藥,如安定、魯米那、水合氯醛等。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能量合劑和維生素C等藥物,以促進腦功能的恢復。同時要注意加強全身支持療法並保證營養的供給。

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健全,對外界氣溫的適應性較差,特別是出生後150天以內的嬰兒,產熱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熱較為緩慢,產熱和散熱的不相協調使嬰兒容易在環境影響下出現高熱。捂熱過久,影響了機體散熱,體溫就會急劇上升,患兒處於高熱狀態。

高溫時末梢血管會代償性擴張,出汗增多,高熱也使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加,加之孩子被困在被窩裡,缺乏新鮮空氣,導致缺氧。由於小嬰兒,特別是不滿月的新生兒無力掙脫捂熱的環境,持續下去病情往往迅速惡化,出現內環境失調和多個器官功能損害或衰竭。

一般患兒表現為面色先紅後白、哭鬧不安、反應遲鈍、眼窩凹陷、口唇發青及呼吸急促、費力等。由於受到捂悶後又大量出汗失水,造成腦血流量減少,腦組織缺血缺氧,並可繼發腦水腫。嚴重者腦細胞缺血壞死,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永久性損害,而遺留癲癇、弱智等後遺症。

該病起病急、病情重,容易影響心、腦、腎、胃腸道等多個器官,病死率可高達18.33%,後遺症也較多,其中以繼發性癲癇最常見,其次還有腦性癱瘓、失明、失語、智慧低下等。

不少家長認為,天冷了小兒要多穿。殊不知,孩子穿得太多或經常出汗,毛孔處於擴張狀態,很容易受涼生病。所以人們常說:“若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相關用戶問答